短短一晚,福客来再也不复昨日宾朋满座的景象。
李二坐在靠近门口的长凳上,双手托腮看向门外,满脸忧愁,不知道在想什么。
苏泉儿站在饭庄门口,满眼尽是一派萧条,不可谓物是人非。她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其物如故,其人不存”,只得暗自唏嘘,不敢踏足,叹口气摇了摇头,走开了。
举目而望天,此时还未到晌午。天气不错,阳光明媚,时间还早,似乎该去看望看望张钱氏了。听张弛说老妇人本来身体虚弱,遭此打击,也不知道今日好些了没有。
张弛家往东不远,便是张邦家的破茅屋。泉儿恰好在路上偶遇张驰,听他本打算到张邦家里去帮忙修房子,并问自己是否愿意同往。
泉儿想着,反正也没事做,不如跟着去看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问钱大娘身体是否有所好转,听说刚刚吃了药睡下这才放心。
两个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张邦家门口。
张邦从小无父无母,二十多年来一直靠着村里的邻居,尤其是张弛一家的救助过活。成年后便在里长王保的安排下看护村里的义庄,也算是有份糊口的营生。
他为人不喜言谈,又长相丑陋,因此在村子里存在感很差,没人愿意与他交好,很多年轻一辈的邻居,见了他也避之不及。而他家中更没有什么财产,只有外祖父留下的两亩薄田,和一栋茅草屋。
说是茅屋,实际从外边看,只是像一个简陋的正方体框架,再在周围围上一圈一圈长长的茅草。用来围住院子的篱笆也破烂潮湿不堪,自东西两方延伸出来,最终在一道破旧的木门处汇合。远处看去,整座房子杂乱不堪,摇摇欲坠,仿佛一阵风吹过去,一栋房屋就会顷刻坍塌。
张邦正蹲在房顶上铺着茅草,远远地看到泉儿和张弛朝自家门口走来,他们显然也看到了自己。忙咧开嘴,伸出两只胳膊招呼他们。
待到他们走到跟前,便疑惑问道:“怎么你们两个一起来了?”
张驰答道:“泉儿来看望我娘,听说我来帮你修房子,非要来帮忙!”
泉儿一边挽起袖子,一边四处环顾,口中问道:“需要我做什么?”
张邦感激地望着她,开始觉得不好意思,见泉儿好像不只是嘴上客气,犹豫了半晌,才慢吞吞地开口道:“不如你进屋为我们烧一壶水吧!”
“好嘞!”泉儿爽快应答,转身进了屋。
张驰卷起自己的裤脚,噌噌两下爬上了梯子。
两个人干活,速度快了很多。更何况张弛身强力壮,又是做活的一把好手,没一会,二人便将漏雨的房子补好了。
张邦为泉儿和张弛倒了水,解释道:“一直以来,我都是住在义庄的。这老房子,这么多年来我也没好好打理。所以这次回来住,我就想着把房子好好补一补。马上就进入雨季了,所以我希望这屋子不求冬暖夏凉,但求下雨的时候,千万不要‘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就行了。”说罢还不忘自我嘲讽地笑笑。
“你应该早点和我说。”张弛嗔怪道,“房子那么高,多危险啊!这是我今天看到了,要是没看到,你从房顶上摔下来怎么办?”
张邦听他这么说,低头盯着自己的瘸腿,自知张弛这是关心他,也觉得自己理亏,不敢说话。倒是泉儿开言打破尴尬:“对了,张弛大哥,你刚才不是说要去赤狐山上采药的嘛!”
“对了!”张弛才想起来,“我们走吧!再晚一点,太阳该落山了。”
从张邦家出来,三个人沿着大路走,走到村口时,看到几个六七岁的孩子丢沙包。
他们看见张邦远远走来,便不约而同地蹦跳着唱起了儿歌:“瘸着腿,叫张邦,没有爹来没有娘。驮着背,守义庄,妖怪见了心发慌......”
几个孩子像是经常唱这首儿歌,看到张邦也不害怕,一遍一遍地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