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选择浙直地区作为试行改革之地,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浙直地区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在鸦片战争中,受到的冲击最大,战后,也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改革的阻力最小。
其次,浙直地区水网密布且沿海,还有中国国内的第一条铁路,交通发达,人口稠密,经济繁荣,还是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改革的成效最显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浙直地区有留都南京,南京城里有勋贵,也有一套中央行政机构,是大明最适合进行制度改革试验的地方。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他地方都不能同时具备。
而主持浙直地区改革的浙直总督,则由内阁次辅张居正亲自担任。
政治制度改革的过程十分复杂,工作量也很大,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张居正试行改革的第一步,便是设立临时议会。
临时议会仿照英国议会,分上议院和下议院。
上议院的议员由所有的南京勋贵担任。这些人都经历过鸦片战争,此时也大都开办了工厂,是支持改革的。
下议院的议员,原本应该是由缴纳赋税达到一定标准的人,分选区选举产生的。但此时的中国还没有选举经验,每个人缴纳的赋税数额也没有统计。
所以,张居正便直接召集浙直地区各个工厂、商行的老板,作为下议院的议员,且暂不设议长。
临时议会的作用只有一个,那便是立法——制定有利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法律法规。
张居正试行改革的第二步,便是设立银行和证券交易所。
这是张居正早就想要进行的,明朝税收和财政制度改革的基础。
银行成立后,张居正在浙直地区限期禁止铜钱和黄金、白银的流通,以“两”为单位,铸造金币、银币,实行金、银平行本位制。
同时,以“钱”、“分”、“厘”为单位铸造辅币,规定“两”、“钱”、“分”、“厘”之间的进制是10。
即:1两=10钱=100分=1000厘。
不管是金币还是银币,都这样换算。
同时,发行与金币、银币价值挂钩的纸币,方便流通。
为防止像以前印发的宝钞那样贬值,允许纸币随时到银行与同等面值的金币、银币兑换。
至于其他地方的黄金、白银、铜钱,流入浙直地区以后,全部要兑换成金币、银币或相应的纸币,才能在浙直地区流通。
黄金、白银按重量兑换,而1文铜钱的价值则固定为1厘银币。
自此,后来通行东方世界的、全球主流货币之一的“华两”,逐渐成型,并先后与通行西方世界的英镑、美元分庭抗礼。
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不但让民间的公司有发行股票、债券的场所,而且还可以让朝廷发行国债和战争债券,解决明朝财政困难的问题。
在原先的历史上,明朝后期的很多战争的失败,都是由于财政崩溃导致的。
证券交易所发行战争债券的方法,可以让明朝在后续的战争中,不会因为缺钱而导致战争的失败。
张居正试行改革的第三步,是承认股份制公司的法律地位,并鼓励各种民间的商行改制成公司,规范商业和金融管理。
公司成立后,可以在银行创建公司账户,并将钱存入公司账户里,进行转账汇款、发放工资、缴纳税款等操作,还可以留下凭据,减少经济纠纷、作为下议院选举的证明等。
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司,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为公司的经营筹集资金。
张居正试行改革的第四步,是成立专门负责修建、运营铁路和电报的股份制公司,由朝廷管理,铺设铁路和电报线路。
修建铁路、铺设电报线路的钱,除了一部分用英国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