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 第63章 沿海剿寇,文明革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沿海剿寇,文明革新(1 / 2)

正德元年(1782年),王守仁被谪贬至贵州龙场期间,突然顿悟。这也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不过,因为前朝已经出现了阳明心学,还有以王艮、李贽、何心隐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将阳明心学发展成为显学,所以在这个时空,王守仁没有再悟出已经有的阳明心学。

他在前朝阳明心学的基础上,结合东西方的启蒙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心学,提出了更加具有进步性的观点。

并且,由于不知道前朝有王阳明这个人,王守仁还给自己取号“阳明”,以此明志。

谪戍期满后,王守仁得到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赏识,还在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立下军功。

虽然在朱厚照在位时,他的功劳被剥夺了,但朱厚熜继位后,还是给他加官进爵,后又加封他为新建伯,并予世袭。

嘉靖元年(1798年),王守仁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

嘉靖三年(1800年),王守仁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

嘉靖四年(1801年),在绍兴阳明书院,王守仁的弟子也开始讲学,传播“王学”。

当时,杨廷和还是大明的内阁首辅。

杨廷和是支持程朱理学的,对于陆王心学并不认可。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加上王守仁和他的弟子四处讲学,心学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由此,也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自我革新。

嘉靖六年(1803年),西南地区羁糜所土民造反,王守仁率兵征讨,很快便平定了叛乱。

嘉靖七年(1804年),王守仁因肺病加重,上书告老还乡,但离开西南、行至江西时,便病逝了。

在王守仁门下,有一弟子名为王艮。

他生于成化十九年(1759年),家中世代为佃户。

弘治十五年(1778年),他随父王守庵经商至山东,拜谒孔庙时,得到很大启发,认为“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者可学而至也”。

于是,将儒家典籍置于袖中,日日诵读,颇有心得。

因他善于经营,把家里的生意打理得很好,很快便成为富户。

正德十六年(1797年),王艮远赴江西,投入王守仁门下,执弟子礼。但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经常与王守仁争论。

嘉靖二年(1799年),王艮北上入京,沿途讲学,受到各方重视。

王守仁闻讯,大为震怒,想召他回来“痛加制裁”,但已鞭长莫及,他的学术思想已流传四方。

嘉靖五年(1802年),王艮应泰州知府王瑶湖的邀请,主讲于安定书院,宣传“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求学者纷至沓来。

由此,逐渐开创了新的泰州学派。

与阳明心学同样的,泰州学派也是在前朝出现过的。其中的观点,自前朝流传下来,不需要王艮再重复提出。

但前朝的泰州学派,虽然还有观点流传下来,但本身却已经消失了。

王艮在前朝泰州学派的基础上,同样根据当前的社会情况,结合东西方的启蒙思想,提出了更加具有进步性的观点。

王艮的门徒以平民百姓居多,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但也不乏著名学者如徐樾、颜钧、王栋、王襞、罗汝芳、何心隐等人。

嘉靖十九年(1816年),王艮病逝。

他一生布衣,拒绝入仕。他的学说也被斥为“异端”。

但他留下的泰州学派,却在日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变革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而泰州学派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何心隐、李贽两人。

当然,这些就是后话了。

嘉靖三十二年(1829年),就在明朝平定“张格尔叛乱”的这一年,英印政府在鸦片上的税收超过100万英镑,占英印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