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年,永乐十二年。
二月,朱棣调集50万大军,亲征噶尔丹,命皇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
六月初三日,明军与准噶尔军交战,击败了一股游兵,杀敌数十。
六月初七日,准噶尔军3万之众,依托山势,列营于山坡之上。
因东、西两翼无屏蔽,噶尔丹命人将万余头骆驼缚足卧地,背上加箱笼,蒙以湿毡,构成“驼城”。
士兵依托箱垛,发射弓矢、火器,进行阻击。
朱棣以火器兵为前列,步兵继后,骑兵为两翼,命柳升发炮轰击,大破准噶尔军的“驼城”,后亲率铁骑杀入敌阵。
噶尔丹见势不利,向西败退。
朱棣乘势追击,兵分几路夹击准噶尔军,准噶尔军纷纷败逃。
此役,噶尔丹受到重创,再也不敢与明军交锋。
八月,因粮草不济,明军撤退。
与此同时,准噶尔汗国内部发生变动。
僧格珲台吉之子、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了伊犁,将噶尔丹遏制在科布多无法西还。
而罗刹国也不愿再与大明交恶,拒绝援助噶尔丹。
噶尔丹众叛亲离,只能在科布多招集旧部,以图东山再起。
朱棣听到这个消息,第三次派遣陈诚出使西域,联络策妄阿拉布坦。
1691年,永乐十三年。
二月,朱棣再次北伐,第二次亲征噶尔丹。
明军兵分三路,东路从关东都司出发,越兴安岭西进,西路由陕西宁夏、漠南云中出发,会师后北上。
中路由朱棣亲自率领,从北京出发。
路上,原本逃到漠南的喀尔喀蒙古10万部众紧随其后,回到了漠北。
五月初八日,中路明军行至胪朐河(克鲁伦河),逼近准噶尔军,朱棣将胪朐河更名为“饮马河”。
噶尔丹遥望明军势众,放弃庐帐、器械,连夜西撤。
五月十三日,西路明军进抵昭莫多,以逸待劳,诱敌入伏,大败准噶尔军。
最后,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脱逃。
经过永乐十二年、永乐十三年两次大战,噶尔丹集团土崩瓦解。
七月,朱棣在漠北草原上举行会盟。
明廷诏噶尔丹前来会盟,噶尔丹抗命不至。
朱棣不管噶尔丹,在狼居胥山旁的乌尔告,举行会盟。
喀尔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以及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三部首领,还有漠南、黑水都司各羁糜所的蒙古王公,全都参加了这次会盟。
而跟随朱棣二征漠北的皇太孙朱瞻基,也参与了这次会盟。
此次会盟,也让朱瞻基意识到了喇嘛教的重要性,影响了他执政以后的一些政策。
在正式会盟之前,土谢图汗对杀死札萨克图汗写出认罪书,发给与盟的各部首领,以求取得札萨克图汗沙喇之弟——策妄扎布的谅解,以及各部首领的宽容。
会盟中,朱棣赦免土谢图汗之罪,封策妄扎布为新的札萨克图汗,颁赐金印、金册。
同时,将喀尔喀蒙古三部,按照漠南的游牧卫所,改编为卫所制。
以土谢图汗部为漠北中卫,车臣汗部为漠北左卫,札萨克图汗部为漠北右卫。
漠北三卫都是羁糜卫,其下各所也是羁糜所,由蒙古王公自治。
明朝设置漠北都指挥使司,统辖漠北三卫。
并且,将黑水都司贝加尔湖以南、黑水流域以西的卫所,不管是朝廷直辖的卫所,还是布里亚特蒙古羁糜所,全都划归漠北都指挥使司。
从漠南迁徙部分朝廷直辖的游牧千户所,到乌尔告来,组成漠北卫,作为漠北都指挥使司治所。
至此,包括贝加尔湖南部在内,漠北地区,被纳入大明版图。
九月,朱棣率领大军回朝。
此时,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