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从里间出来一个十八,九岁的憨厚青年,跟着又出来一个十五,六岁的苗条少女。哥儿忙对月娥说:“这是二叔,这是阿姑”。又指向月娥道:“这是刘娘子”。
月娥上前行礼,两人温和地叫她不必多礼。
阿姑上前拉着小娘和月娥的手到了后院,赶紧去厨房烧热水。
这是一个二进的院子,前院五间正房,左右各三间厢房,一间耳房。走过旁边的甬道,便是后院,也是五间正房,左右各三间厢房,一间宽敞的厨房在左厢房末端。
后院正房里传出重重的咳嗽声,哥儿担忧地望向里面对月娥道:“祖父病着还未愈呢”。
小娘过来牵起月娥的手进了房间里,从箱子里取出一套衣裙给她,又将新做的一双绣鞋放在她手里,柔声说:“姐姐,洗漱好就换上它。”
月娥忙道谢,小娘微笑着摇摇头,转身关上房门岀去了,也到阿姑屋里去洗漱。
月娥对着一盆清水低头望去,这是一张青肿得厉害的脸,眼睛都肿成眯缝了,额头上凝结了一大片紫黑的污血,青肿使得脸上的五官扭曲着,很是丑陋,完全是一张陌生的脸。她很伤痛,也很无奈。小心洗完脸,又进浴桶里洗澡。换上陈小娘送的藕色缎面褙子,崭新的鞋袜,将一头长发盘在头顶。
走出房间看到哥儿已洗漱好了,他面色白净,长相清秀,换上了浅蓝色的缎面长袍,有些读书人的斯文模样。陈小娘也洗漱好,换了一套与她同款的青绿色褙子,梳了两个髻子,圆圆的脸很白净,长相秀美,透出几分温婉的淑女模样。
厨房里,陈祖母在焦急地对二叔说:“二郎,快去村正家叫上四哥儿陪你去隆州,打探你大哥,大嫂的信儿。”二叔喏了一声飞快地跑出去了。
祖母召呼他们进去厨房食饭,靠窗的方木桌上有一大盘烙饼,一盘炒鸡蛋,一人一大碗粥。祖母热情地给月娥碗里夹上一大筷子鸡蛋,叫她要食饱。吃罢饭,整个人也缓和过来了。
祖母看着月娥青肿的脸,关心地问她:“刘娘子家住哪里?”
“奴家住荆州,要前往固镇寻外祖家。”
“怎地就小娘子一个人去么?”
月娥点点头,眼圈红了。
“小娘子的爹娘呢?”
“爹娘已没了,娘生前叫奴去固镇寻外祖家。”她的眼泪不知不觉流出来,哽咽着。
祖母忙拉过月娥的手:“好孩子,不哭,不哭。”自己也红了眼圈。
她轻轻拍着月娥的手,想一想又安慰道:“小娘子姓刘,哥儿的娘也姓刘,外祖家也在荆州,说不定还是同族同宗。等刘氏回家来问问,不定与哥儿姐儿还是表亲呢。小娘子安生住着,当这里自个儿家一样。”
身逢这样的乱世,这样的孤苦无依,前程难料,此刻听到祖母这样温心的话,犹如一股暖流从心里淌过。月娥感动地望着祖母绵声说道:“多谢祖母”,声如黄茑,婉转动听。
俩姐弟亲昵地叫她:“姐姐”。
陈小娘拉着月娥出了厨房,慢慢逛到街上,月娥边走边问了这里的情况。
祖母生有两子一女,长子便是姐弟俩的父亲,次子便是二叔,女儿便是阿姑。祖父卧病在床,身体好时就到前面的自家铺子给本族的几个学童授启蒙课。他年青时就考中了秀才,后来去参加秋闱途中大病一场,便不再去考了,在家办了这间私塾,整个陈家庄人都敬重这位庄里唯一的老秀才。他家有三百多亩良田,在当地是殷实人家。街镇上有五,六百户人居住,周边的田间地头散居着几百户。街上车水马龙,很是热闹,常有南来北往的商贩在这里歇脚中转,这是通往固镇的必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