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四个好消息,刘丕心情大好。
大白鹅开始生蛋,守军们搬回营地,南瓜苗正在移植,赵家人即将到来。
赵公公曾经说过,他有一双兄嫂,两个亲侄子,五个亲侄孙。
兄长扭伤时正在砖窑做火工,大侄子在铁匠铺帮工,小侄子农闲时当泥瓦匠。
眼下兴建养殖场,正缺这方面人才。
“赵公公,朕要亲自给他们接风洗尘,你赶紧去准备。”
赵公公有些泪眼婆娑:“谢主隆恩!”
午膳时间,刘丕找来紫苏,将小龙鱼正式交与她照料,尔后返回寝宫。
养殖场具有双重功能,必须认真规划。
蜂房至小水潭长约百米,按蜂房十米进深延建,养殖场面积将有上千平米。
刘丕决定将养殖场划分成七个场区。
参照标准厂房模式,搭建一体式框架,内部各自完善设施。
牛棚最前,紧接着是马厩、羊圈、鸡窝、鹅舍和鸭寮,最后为紧挨小水潭的猪场。
同步建造沟渠,贯通养殖场,并在小水潭隔出阶梯式化粪池。
这样既能兼顾牲畜天性,又方便打扫,还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大量农家肥,实现生态循环。
最为重要的逃命通道,则是在养殖场与围墙的秘密夹层。
入口设置在蜂房,宽约半米。尽头处挖通墙根,利用百米地道连接悬崖裂缝。
工程如此浩大,不仅需要大量砖石和木材,还会消耗大量时间与人力。
心急吃不热豆腐。
刘丕画完设计图纸时,没有丝毫沮丧,反倒觉得血液开始沸腾。
离天黑还有一个多时辰,刘丕提前找到赵公公,先了解其兄长一家的详细情况。
赵大勇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户,祖上留有十亩薄田。
二弟自幼在宫中当差,时常会接济银钱。
不说衣食无忧,至少也饿不死。
村里有个砖窑,赵大勇选择夜里去帮工。既不耽误农活,又能多攒一点应急钱。
某天,赵大勇搬柴时,不小心把腰扭了。花光仅有积蓄,总算康复,却再也不能做重活。
无奈之下,赵大勇只能老老实实,耕种自己的十亩薄田。
遇到风调雨顺,粮食丰收,除去田赋,家中还能留下些许余粮。
若是年景差,粮食勉强够田赋,就只能靠赵公公接济。
生活虽然清贫,但胜在无债一身轻,不至于沦落到典身为奴。
赵大勇始终认为,学门手艺是一条好出路。
大儿子赵天安一身蛮力,娶了村里铁匠的独生女,在铁匠铺负责帮工,两个儿子都交给赵大勇照看。
小儿子赵天全力气比不上兄长,但做事踏实,娶了泥瓦匠的大女儿,跟在老丈人身边,三个儿子也是赵大勇照看。
日子本就紧巴巴,即便两个儿子时常送钱回来,也架不住五个正在长个头的孙子。
凑上野菜,粮食勉强够吃。
村里人看在眼里,纷纷嘲笑赵大勇,一辈子勤勤恳恳,到老都不能安享晚年。
赵大勇每次都是一笑而过,生活不就应该勤勤恳恳的吗?
村中倒是有不少破落户,整天就知道歇息玩耍,田地卖光了就去做帮工。
钱不够花就借,实在顶不住就去典身。
最后一个个都消失在视线中,也不知是死是活。
至少赵大勇觉得自己有奔头。
等两个儿子学成手艺,五个孙子长大,再各自学些手艺,生活定能更上一层楼。
假若他有幸活到那时候,估计会成为村里最幸福的人。
邻居们见不得赵大勇的好,就开始闲言碎语。
说赵大勇会巫术,让二弟自幼进宫,当了不男不女的太监,使得阴阳失调,家里生的都是男丁。
老伴曾去争吵,结果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