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西,一队往东。
自此人员分作了三拨,在北、南、西处同时进行。
南边主要是军事驻地,以后大军会驻扎在南边密林中,可随时对北边和西边进行援助,不管是援助生产还是战事援救都可以。
即墨寒暂时负责在南边的建设,另两边派遣的是父亲的亲卫和母亲的亲随人员负责,无论从经验还是其它各方面来讲都是放心的。
武隆城卸下物资后,就将物资化整为零,分散后由每个参与建设的士兵分摊背负进山。
也是为了低调,即墨寒特地选了天黑后才进的山,进山的路径他也事先研究过,就是第一次跟岑风赵护卫,碰到过农夫的那条路。
还好晚上有月色照耀,不至于漆黑一片,即墨寒在前面开路,近一千人在后面悄悄跟随。
摸进深山时才敢点火把,此时已是五更天了,若是常人恐怕早就崩溃了,可这些人都是经过严苛训练的军人。
到了深山中他们没有休息,而是埋锅造饭,等吃饱喝足之后,天才刚刚亮。
众人分成五十人一组去寻找合适的建营地、建营材料,营地首先是要平坦,有阳光,通风,还要避开山洪。
而建营帐的材料,首选是竹子,这种材料砍伐相对轻松,几乎可以做任何东西,建房,床,家具,桌椅板凳等等……
其次是木材,木材相对要麻烦一点,刚砍伐的木材不能马上用于制作,还要经过风干才能便用。
为了保证不破坏原有的山林密度,即墨寒还有要求:不能将一处树木或竹林砍光,只能挑选合适的砍伐,这无疑会增加建设的难度,但为了长久的发展也不得不这样了。
不出一天,各队就有了收获,找了几处有竹林的地方,估算下来够建好容纳一千人的营地了。
士兵虽然可以住帐篷,但长时间住帐篷,地下的湿气还是对人体有伤害的,所以建好固定营帐才是首要任务。
为了尽快安顿下来,即墨寒选择离竹林不太远的树林中建营地。
这地儿虽然有些地方不够平坦,但是有这么多人,整出一块平地,还是没什么难度的。
最主要的是通风,树木也不太密,有阳光的照射,还能避免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