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吧,皇后看隆兴帝这般炫耀多少是有几分‘不爽’的,不过,想想自家的皇帝也不容易,就让他炫耀一回算了,毕竟,这种时候实在不算多。
在凤藻宫炫耀半晌,隆兴帝又兴冲冲的让人抬着直奔龙首宫,直到大半夜方才罢休。
对于贾琮传回来的各地兵马的统帅人选,隆兴帝只是大略的看了一眼,便是直接圈定了。对于隆兴帝和太上皇来说,贾琮选择谁并不重要,是不是贾琮选的人很重要。
哪怕这些人是元平一脉又能如何?还不是要承了贾琮的情分?虽然不足以让人改变立场,但是,平日间有些事情互相帮衬,这是必然的事情。而且,将来自家儿子,终归是要坐上那个位置的,不同的身份和位置,对待其他人的态度也不同。
现在的贾琮,是八公十二侯之首,不管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还是因为团体的利益,都需要与元平一脉敌对。
可当坐了那个位置的时候,开国与元平又有什么区别?尽皆都是臣子,如果太过偏向与哪一脉反而是不美。
对于皇帝来说,下边的派系从来不是问题,可如果所有派系尽皆一条心,那便是大问题。
只有下边的人不和睦甚至是敌对,皇帝才能更容易掌控。
包括为何一定要让贾琮等到蜀中一系官员尽皆到位、上任之后再行离开?如果贾琮先一步离开,便是朝廷的任命,如果贾琮不离开,那便是朝廷委托贾琮这个川陕总督来任命。
不要小看这一丁点儿联系,此次定鼎蜀中之后,蜀中一带的兵马和官员甚至百姓,便会成为贾琮的基本盘。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贾琮用心经营,势力和地位超过南安王府并不难,甚至,有一天哪怕皇帝想要拿捏他都会变得不容易。
如果是其他的臣子,隆兴帝和太上皇自然不会如此,但这可是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更是下一代皇位的首选之人,将他培养到羽翼丰满,这岂不是理所应当的么?到时候贾琮回归皇室甚至继承大统,便是天命所归,不归也得归!
为何朝廷册封邛都王不派天使而是让贾琮前去,同样是一个道理。
蜀中的事情,朝堂上不是没有人反对,尤其是一些忠臣,甚至包括林如海都上书隆兴帝不可让贾琮成为下一个南安郡王,但是,这不是大宋,不是臣子敢拽着皇帝喷吐沫的年代。除了少部分老骨头之外,大多数臣子对于皇帝都保持着极大的敬畏。因此,哪怕有不少人上书,可是在这件事情上,隆兴帝和太上皇一条心,直接让所有反对的声音打了水漂。
忠顺王府!
忠顺王与忠顺王士子爷俩相对而坐,相比隆兴帝的欢喜而言,这爷俩的神色尽皆极为凝重。
若说最不希望蜀中战事顺利的,忠顺王绝对算一个。打仗不是好事儿,可是也要分对谁,比如说百姓,一旦国家打仗,赋税、壮丁,这自然不是好事。对于隆兴帝来说,同样不是好事儿,如果打赢了自然是好,可如果打输了呢?
倾国之战,不仅仅是说说。
首先是军饷和粮草上的消耗,自从隆兴帝继位,虽然有太上皇权利掣肘,但是这些年他也算是励精图治,攒下了一些家底儿,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战仅仅持续了一年时间,但是将隆兴帝攒了十几年的家底儿,尽皆都打光了。
为何定鼎南疆之后隆兴帝会如此高兴,打赢了是其一,不用继续打下去是其二。
大乾...撑不住了啊,要不然,何至于隆兴帝会红着脸欠着一众儿媳妇几百万不能及时归还?
而且,大乾拥兵百万不假,可是神京几座大营却是基本盘。兵马消耗不怕,随时可以补充,但是打败了之后带来的人心浮动却是隆兴帝不想承受的。
一旦败了,就代表你弱,而你弱了,就会有人生出不该有的念头。
所以,隆兴帝是绝对承受不住这场战争的失败的。也正是因此,忠顺王却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