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陈希晏发来的信,王华并不意外。
因为陈希晏确实需要着急了。
毕竟,兖州集结了二十万军队,而且为了配合兖州的战事,在北陈其他地方,同样有军队集结。
而为了给这些军队提供粮食物资,北陈已经花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了。
毕竟,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所以说,北陈把几十万的军队投入到兖州,而如今,从去年开战以来,兖州的战事已经持续了快三个月了。
除了战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北陈军队有所行动以外,其余大多数的时候。
二十万北陈军队都没有什么行动。
这种情况,对于北陈朝廷来说,实在是太过于煎熬了。
在战争时,皇帝最担心的便是几十万大军一动不动的在前线消耗物资。
所以说,在大军没有作为的时候,皇帝是非常着急的。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战国时的长平之战。
当时,秦赵双方各有几十万大军在长平对峙。
很多人都认为,赵国方面更换廉颇是因为秦国的反间计。
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国战,为了这场战争,秦赵投入的兵力和物资可谓是耗尽了两国的国库。
而且,战争结果直接关系到两国的生死存亡。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不可能不进行细致的考虑。
事实上,反间计这种计谋并不算高明,赵国的君臣也不可能都是笨蛋。
所以说,赵国中秦的反间计,而用赵括换掉廉颇这种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真实的情况其实是,赵国的国力无法支持赵国几十万军队和秦国进行对峙。
对于赵国来说,供应几十万军队的人吃马嚼,实在是无力负担了。
所以赵国必须改变战场的态势。
而廉颇是主张坚守的。
这个策略在后人看来,并没有错,那是因为,主张出击的赵括失败了。
如果赵国的国力无法支持廉颇和秦国耗下去,并最终让赵国因为国力衰竭而导致长平战败。
那么廉颇的坚守战略,便会变成失败的策略。
所以在评价不同战略的时候,不能以后人的眼光看,而应该以当时人的眼光看。
当时的长平战场,赵国已经没有能力继续维持几十万军队的消耗了。
而当时,留给赵国的选择虽然还有主动认输这个选项。
但是实际上,赵国根本没得选。
因为长平对于赵国太重要了。
长平属于上党地区,而上党地区对于赵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
因为从上党可以直接威胁赵国的腹地。
其实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在十年以前的阏与之战时,便已经埋下。
当时,秦军通过上党地区,直接杀入赵国腹地,直接威胁当时对于赵国极其重要的阏与之地。
对于赵国来说,如果阏与没了,那么赵国的山西高原地区和华北平原地区的联系便被切断了。
而没了山西高原地区的赵国,将面临更加危险的局面。
所以说,长平这个地方,对于赵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赵国除了和秦国抢,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
所以说,在长期对峙以后,赵国无法接着维持下去,想要破局,只能选择求变。
而求变,最简单,有效,而唯一的办法,便是改变当时赵国的战略,由坚守变换为进攻。
所以说,长平之战与其说是赵括要进攻,不如说是,赵国的国情,让赵国必须进攻。
当然,赵括被白起几乎全歼,确实是自己本事差。
事实上,在开战以后接近三个月的时间,王华才收到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