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盐不过两钱,如果把这些青白盐运输到北陈沙州,王华估计,五钱一斤便可以了。
而因为沙州靠近内陆,所以盐价比另外一些地方要贵一些,毕竟运输成本不一样吗?
沙州的盐价一般维持在十二钱一斤的程度。
所以,一旦北陈和西凉之间结束战争状态,大量的青白盐涌入北陈,哪怕只是在沙州一州之地流通,都足以对北陈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沙州人口大约在六百万左右,仅仅一州之地的人口便比整个西凉都多。
而六百万人,大约占据北陈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失去这部分的盐税,对于北陈的打击是致命的。
而且沙州如果真的出现大量廉价的青白盐,必定会让其他地方的商人看到商机,他们会主动前来沙州购买青白盐,然后运输到北陈其他地方。
这样,西凉通过青白盐贸易,既增加了自身的实力,又削弱了北陈的实力,一举二得。
“来,给我称两斤盐!”
这时,一名西凉人走了过来,说道。
“好嘞!”
摊主称了两斤盐,交给对方,而那名购买食盐的人则拿出一个袋子,倒出一些粮食。
“这里是两斤粮食,你看看对不对。”
“对,对。”
摊主小心翼翼的把两斤小麦收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晚上可以吃胡饼了。”
王华看着以物易物的两方,感到十分吃惊。
对于以物易物这种方式,王华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虽然说有货币的存在,但是以物易物这种方式并不少见,即使是南梁和北陈王华也是见过的。
而且相比于货币交易,很多人更倾向于以物易物。
毕竟货币可能是假的,而物品之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当然,以物易物仅限于小范围的小规模交易,而且基本上是百姓之间自发的。
王华真正惊讶的是,西凉粮食的价格,一斤小麦居然可以换一斤青白盐。
如果这么算的话,在西凉一斤粮食的价格是两钱。
而且还是没有经过脱壳的粮食,像没有经过脱壳的小麦,在北陈的价格一般是一钱两斤。
只有脱了壳已经磨成面粉的小麦,才值一钱一斤。
不过小麦如果脱壳后,重量是会减轻不少。
也就是说,在西凉的粮食价格是北陈的四倍。
那是不是可以从北陈运输粮食来西凉。
不过这个念头很快被王华甩出了脑子。
因为实现的可能兴趣太低。
首先是运输问题,粮食是刚需物品,只有大规模贸易才可以看到足够的利润。
而从北陈大规模运输粮食到西凉,全程只能靠陆路交通,这样成本太高了。
毕竟一匹合格的驼马,最多拉动一千斤的东西,在除去车辆本身以后,能运输七八百斤粮食,已经是极限了。
再多,马就拉不动了。
第二则是利润不大。
别看现在西凉的粮食价格是北陈的四倍,但是只要北陈的粮食大量涌入到西凉,粮食价格必定会大规模下降。
因为商品价格和数量是有密切关系的。
所以,除非西凉出现大规模缺粮的情况,不然运输大量粮食进入西凉便是赔钱的买卖。
而且更重要的是,粮食这种东西对于北陈来说也是刚需,出口数量太多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