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前后,渡过易北河的三个方面军,包括东、中普鲁士方面军和预备军(近卫军),以及来自东普鲁士方面军的勒费弗尔兵团,总兵力约有32万(包括仆从国-军队)。
然而,在抵达波茨坦王宫的时候,跟在安德鲁执政官身边的法军数量,就仅剩下5万人。最初,这位意大利与德意志的伟大征服者,就准备带着“这一点军队”进驻柏林。
至于其他的27万法军及仆从军,此刻就像是一群被主人撤手的猎狗,四处追歼溃散的普鲁士残兵,占领视野所及的城镇与要塞。
从马格德堡、德绍、莱比锡、哈雷、沃尔夫斯堡、布伦瑞克、勃兰登堡、罗斯托克、波兹坦、斯德丁(什切青)……,到处都是法国人,及其盟友荷兰人、瑞士人、波兰人与南德意志人的身影。
在数十万法军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打击之下,普鲁士各地到处笼罩着绝望和沮丧,许多强大的城堡与要塞根本不加任何抵抗。
虽说这一过程中,法军部队依然存在着醉酒的醉酒,抢劫的抢劫,以及零星的几起恶性案件。但总体而言,这种破坏军纪的现象并不严重,也没有耽搁法国大军的推进步伐。
那些城池上的普鲁士守军,每当看到一小队法国骑兵,或是听闻一阵枪炮声,城内的卫戍司令就惊恐万状的挂出白旗,宣布投降了。
被占领地区的所有普鲁士文职官员,都必须宣誓效忠法国执政官,也是同为霍恩索伦家族的安德鲁-弗兰克。
一旦拒绝宣誓,这位官员会被剥夺所有职务,包括议员的资格,并软禁于其家中,直到新普王登基。他本人与外界的交往与通信,都必须事先得到法国宪兵的批准。
上述被征服的北德意志地区迅速地被组织起来,且要交纳一亿六干万法郎的军税(这还没有把强行征用的物质计算在内),以便获得法国-军队在迅速推进中缺乏的各种军需物资。
不仅如此,在富尔达的奥伦治王室的邦国、魏玛、不伦瑞克等公国,还有黑森-卡塞尔公国,萨克森公国,以及图林根的埃尔内斯特系的韦廷家族,这些放弃中立而加入北德意志同盟的君主或继承人,正拼命追溯法兰西执政官的足迹,乞求最高征服者的原谅。
安德鲁或许从来没有过如此大的满足感,或许他从来没有像此刻深深感到自己是众国王们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征服者。
然而,被威廉三世留守首都的柏林总督,弗里德里希·威廉·冯·德·舒伦堡亲王(亦称哈兹费王子),在接到法军令其开放城门的消息之后,一直犹犹豫豫的似乎不愿意交出柏林。
随即,缺乏耐心的安德鲁以法军最高统帅的身份,要求总参谋部传令从易北河与奥德河之间法军及仆从军,抽调10万军队,合计15万大军将参与围困柏林的军事行动。
此外,在法军统帅部的最后通牒中声明,一旦那位柏林总督拒绝在26日之前挂出白旗,并打开所有城门,那么法军将予以强攻。
最终,舒伦堡亲王迫于城外15万法军的强大压力,还有柏林城中那些政客、将军、商人及市民,对于继续抵抗法军呼吁的极度漠视,最后,这位柏林总督,不得不在24日深夜,与法国特使香巴尼签署了一份《和平协定》。
25日上午,等到最后一批普军放下武器,打出白旗,列队出城,向等候多时的法军投降之后,柏林随即宣布为一座不设防城市。
从6月10日两国正式交战,到24日签署和平协定,柏林宣布投降,前后仅有15天,比起另一时空中,“拿破仑皇帝和他麾下第一帝国的军队,用18天就直通柏林”的记录,还要少3天。
毫无疑问,这主要得益于光荣、伟大,先知先觉的安德鲁统帅。比起另一时空,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仓促应战,安德鲁在结束对哈布斯堡战争后,就一直在暗地里运作对普作战,从而能抢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