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二年一月,恰逢咸丰帝上任整整两年。两年的时间,内忧外患、政务懈怠、民不聊生,让咸丰帝疲惫不堪,尤其是未能满足先父遗愿,深感愧疚。
咸丰帝虽然苦命,但他绝不是破罐子破摔,虽然不是那种特想留名万代,当然也要追求不是遗臭万年。特别是太平军起义,当时大清朝可谓残局一片,狼烟四起,咸丰帝绞尽脑汁,强势应对,势要镇压太平军,力保大清,换民安宁。可是,天不遂人愿,左右开弓,调兵遣将,封臣奖优,用尽各种办法,终究没能抵抗起义。
凡事事出有因,咸丰帝也算是儒家学说的标杆皇帝,还是能够辩证看待局势,清晰分析矛盾。咸丰帝发现,朝廷上下暮气严重,懈怠懒政,毫无底气可言,更何谈抵抗来势凶猛的太平军。
一月三日的深夜,窗外一片幽静,阵阵寒风略显凄凉,咸丰帝辗转难眠,在屋外独自一人踱来踱去,心中除了江山社稷,还有百般无奈。一只臃肿肥腻的老野猫,虽见人,但蹒跚猫步,已然看出走不动;树梢上的乌鸦,只会坐以待毙,毫无主动之心。
老猫?力衰?乌鸦?庸碌?这不正是清朝官吏目前的现状吗?想想满朝官吏还无振作之气,要么老态龙钟,凭借资历老、年限长、处要职,日夜不理朝政,无力梳理政务,这等人大有人在。要么慵懒懈怠,毫无可用之处。面对上谕,没有主见,毫无动作;面对问题,没有招数,只会隐藏。他们之中很少有人对清王朝的大政方针、国事政务、朝中危局关心,更谈不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为了改善大清帝国现有的状态,咸丰帝急切改变,誓言要大刀阔斧推行改革,下定决心整治年迈将相、腐败官员、懈怠分子。
朝廷百官,如何区分好坏?怎么辨认褒贬?这是摆在咸丰帝面前的一个问题。大家评?没人愿吐真言。个个辨?没有识别标准。自己认?天下没有傻子。
于是,咸丰帝想出一个办法:举行百官考核,按政绩排名次序,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彻底弄清大清王朝官吏的真实现状;另一个就是,借此机会,整顿风气、严惩怠将、振作精神,彻底让文武百官改变现状。
考核按计划如期举行,由吏部主考,咸丰帝亲自巡考,这场考试可谓正规,毫无水分。考试过后,吏部把百官考试成绩如实上报咸丰皇帝。
干好干坏、有墨无墨、真才假才、是将非将,成绩分数一目了然。这次考试,可谓震动朝廷上下,民间内外。结果肯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官员得到丰厚嘉奖;有的官员立刻予以罢黜。优秀人才一看便知,庸碌蠢材暴露无遗。
咸丰帝是个讲究人,做人做事必须讲究个有头有尾。这次考试可谓动静不小,官吏区分褒贬不一。于是,考核一结束,便写下谕令。
据史料记载,这个谕令有理有据,有节有梗,有明有暗,有威有训。谕令中,咸丰帝先得表示表示自己对这次考试的基本想法,让大家得了奖,知道理由;受了罚,整个明白。“按照先父的立储遗愿,我有幸接替皇位,治理朝政。我自己认为,这两年的时间,兢兢业业、勤政为民、一心理政。特别要感谢内外臣工的鼎力配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现在也算得上国泰民安,最起码可以告慰先父。”
咸丰帝表达完个人想法后,话锋一转,“这两年,文武百官可谓倾心为国,但贡献也得有大有小。特别是经过这场正规、严格、公正、全面的考核后,区分明显,我要对金榜题名者大力奖赏、大肆宣扬;对因循不振者好好收拾、绝不姑息。”
既然是表扬和批评,就要有所指有针对,不能搞大呼隆,大杂烩,这样毫无意义,失去本质。谕令中,道光帝颇用笔墨褒扬了九位政绩突出者。
咸丰帝对这九位将臣褒奖有佳,比如表扬两广总督徐广缙,办事缜密,操作合宜。掌管的两省,都是易生乱、不安分的省份,但处分妥当,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