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城,寒风袭人,想起选立皇储的事情,略见驼背的道光帝心中更感阵阵凉气。艰难的抉择在道光帝心中一直左右摇摆,自己也在矛盾的僵持中日复一日走向衰老。
按大清规定,皇四子奕宁和皇六子奕欣都到了读书年龄,从此就要正式走进尚书房,接受严格、正规、苛刻的学习生涯。
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一天,上书房举行庄严拜师仪式,房内“前垂天贶”、“中天景运”、“后天不老”的“三天”之匾格外醒目,皇四子奕宁和皇六子奕欣,按规矩行拜师礼。
二人先到上书房向孔老夫子牌位行礼,而后向总师傅和师傅行拜师礼。总师傅和师父十分讲规矩,面对皇子的拜师礼,一再拱手推辞。皇子就向摆在室内的座位行礼,就作拜师行礼。师傅按规矩,向两位皇子躬身送上文绮笔砚。从此,师生关系就算正式建立了,皇子的严苛求学路也就算踏上了正轨。
上书房是清朝规格最高的贵族学校。皇家子弟读书,条件很好,一流的教书师傅、一流的文房四宝、一流的学习环境,学习的地点都是皇帝亲定,而且上书房和皇帝办文办事的南书房并列。皇帝随时可以了解检查皇子皇孙们读书情况,重视程度根本不比治理朝政低。
说起皇子皇孙的严格甚至近乎变态的学习,真是令现在的学生不得不说出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
这里刻意费些笔墨来讲讲。皇子皇孙的学习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历朝历史、文学经典、书法、音律、满洲话、蒙古话,以及骑马、射箭、摔跤、散打。也就是说,他们要精通三门语言,还要做到文武双全。
他们早晨坐在上书房的时间是凌晨三点,也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教书师傅凌晨五点,分毫不差赶到上书房。到早晨七点,皇子皇孙开始用早餐,匆忙用餐后,继续上课。上午11点,文化课结束,开始吃午餐。
午餐过后,本想可以有个午休,但师傅们要根据授课内容,给学生出些测试题,下午2点接着学习武艺,也就是现代的课外补习课,对他们当时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主课。下午3点,结束一天12个小时的学习。暂且不论学习好坏,就凭学习的时间,也能算得上苦读诗书、苦练功夫、苦等成才了。
道光帝很看好皇四子奕宁和皇六子奕欣,所以为他们甄选师傅的时候,也是挑了又挑。当然,能当上皇子皇孙师傅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可以充任。皇子皇孙的师傅先由翰林院掌管学士进行挑选,后来演变成由总师傅总荐,有的是皇帝钦点。奕宁和奕欣师傅,也就是由道光帝亲自挑选。
皇四子的师傅叫杜受田,他可不是一般人物,最起码对奕宁来说,他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杜受田一门心思教授皇四子,道光帝还准许他不必到阁批本,就专心当好皇四子的师傅。杜受田可谓受宠万分,自己也把毕生心血都放在了为师之职,特别是对皇四子最后夺得皇帝宝座,做了突出贡献,甚至可以称为制胜关键。
道光帝为皇六子选定的师傅是卓秉恬,四川华阳人,这个人德才兼优,有种忠贞丈夫之气,关键的是不愿意搞政治交易、玩政治把戏、占政治利益。皇六子没登上皇位,自己师父也有一部分原因。不能说卓秉恬做的不对,而是尔虞我诈的皇位争夺,就需要点政治阴谋和政治手段,不然在角斗场上很容易就掉进别人的坑里。
两强相争,如何取胜。两位皇子的师傅,在他们的命运之中都能算得上生命贵人、人生导师、智囊团队。有的时候,助你成功的东西,并不一定对你是最好的;扯你后腿的羁绊,并不一定对你是一直坏的。皇四子、皇六子的皇位争夺,他们的师傅在政治角斗场上可谓煞费苦心、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