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管事嘴上客气说是帮忙,其实是对方出了银子托人找到她,然后再让她来找宋青秀。
这人倒不是别人,是胡玉恒的姑母。
胡大姑奶奶嫁到了昭宜府的有头有脸的齐家,齐家有两房,胡大姑奶奶嫁的是从商的二房,而齐家大房则在外做官。据说,齐大老爷已经是正四品了。
这次胡大姑奶奶回娘家探亲,同弟媳妇李氏闲聊之余说起了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子。
孩子模样倒是周正,并无特别,但是手却呈璞样连着。
他们家立即找了大夫查看,竟无一个大夫能治。然而,孩子外家信奉佛教,竟说这孩子是佛手,他们寻医时,亲家竟然闹着要把母子俩接走。
最后,孩子娘被接走了,孙子还养在府上。
这事儿闹的挺僵,趁着胡老太爷过生辰,胡大姑奶奶就回来了。
这不,藏了太久的心里话,同自家弟媳说起时倒是停不下来了。
李氏是个热心肠的,听大姑子说起求医的事便想到了宋青秀。
然后,便找到了表妹刘管事。
看诊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孩子太小怕受不住颠簸,便想要请宋青秀去一趟昭宜府齐家。
这一来一回,加上看诊耽搁,怕是要三五几日。
这次刘管事没敢自作主张替宋青秀答应,只是跟李氏说自己跑跑腿,看人愿意不愿意。实在不愿意,也就只能把孩子接来了。
宋青秀听完刘管事的话,已经在脑海里想象到了那孩子的手大致是什么样子的了,她曾经见过。
这种婴儿并不是什么“佛手”,其实就是有残疾。
如果放在现代,医学发达,动手术还能治。但放在落后的时代,也只能是想想。
宋青秀想直接告诉刘管事这事儿她去了也没辙,但刘管事一个劲儿的让她去看看,她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不过,她却是没同意去昭宜府:“婶儿,你回去转告胡大姑奶奶,如果要治病,只能把孩子带到盐镇来。”
她暂时还不想离开盐镇去看一没法治的病症,她要利用这些时间找地下河。
刘管事见她不松口也只好作罢,告辞了宋青秀,急匆匆回盐镇去告知李氏。
李氏倒是个明事理的,得知宋青秀不愿去昭宜府也理解:“一个小姑娘,独自远行,只怕是有些担心。大姐,不如你传话回去,把孩子带过来。”
胡大姑奶奶有些不乐意,但弟媳妇一直鼓吹这位宋姑娘医术了得,她又不想真的错过了。
要知道,她就一根独苗,当然是巴不得子孙满堂。所以,她这第二个孙子,总不能真被亲家接去坐什么佛堂。
胡大姑奶奶也是雷厉风行之人,为了孙子,竟是亲自回去接人了。
胡家马车出现在白果村时是三天后,宋青秀正看着一丈深已经出水的井傻乐。
王家父子又惊又喜,还以为要打上两三仗深呢!
“打,继续打,打深一些。”
王老大喜上眉梢,招呼着井下的儿子又挥动了大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