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刚心里一突,难道他知道了什么?上次赵和志跟着过来,他也没露出太多破绽啊。
如果知道了什么,应该是直接找小张去了,而不是在这里跟自己耗时间。
哎,小张,你可把我坑苦了,非要让我当挡箭牌,国家这些特殊部门的人,有那么傻吗?
就连省里特殊部门的赵和志都不是个好糊弄的,这次陈队长来,怕是更加难搞。
“陈队长,这有什么,科学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运气和偶然性的。我们这次能培育出金麦和金玉米,主要靠的是运气。”
陈子昂意味不明的紧紧盯着看了他几秒,转头去找正在专心致志用显微镜观察金麦一号胚芽的袁平院士。
袁院士已经八十多岁高龄,因为他几十年的无私奉献,才养活了十几亿华夏人,所以在国内农业科学界,甚至是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优秀科学家。
这次金麦一号和金玉米一号的出现,别人怎么样不知道,但是对于培育出高产水稻和高产小麦的袁平来说,却是真正的震惊。
要知道农作物的培育,除了运气,最重要的还是耐心和毅力,而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的。
尤其是小麦和玉米这种主流农作物,它们的培育需要几代十几代人工干涉优选,才能提高产量或者优化它某方面的性状。
比如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比如需水多寡,生长期多久之类等等,这些性状可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要缩短生长期,可能其他性状,比如抗倒伏抗寒抗旱的性状,就不会很高。
这两种作物同时出现,不得不说是跨时代的科研成果。
现在老人家不顾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毅然决然的乘坐专机到达了陇省农科院视察,就为了切切实实看看这两种作物优化过程,是否具有借鉴的价值。
“小刘,你过来。”
袁平没有理站在旁边的陈子昂,招手让刘伟刚过去。
“袁老,您有事?”
刘伟刚可不敢托大,颠颠小跑了过去。
虽然他这个院长新官上任,但是以袁平的地位,叫他小刘妥妥的没毛病。
“来,给我说说这金麦一号的一些事情。”
“好,您看这里,它的胚芽比起一般的高产小麦的胚芽强壮了很多,这也是它那么高产的原因。
只要温度不低于零下十度,有点水汽,金麦一号的胚芽就能发芽,根据温度不同,最快可能十二个小时就能长到两寸长……”
两个科学家这次纯粹的就是科学术语的交流,陈子昂只能无奈退到一边干瞪眼。
渐渐地一些随队来的几个生物学家,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也围观了上来。
他们一个个热烈的讨论着,甚至还提出了优化和杂交的建议。
陈子昂一脑门汗的挤了出来,这些科学家太疯狂了,一旦研究起学术来,根本就是六亲不认。
刘伟刚和这一干华夏植物学家、农学泰斗聊的很嗨,自己也是收获颇多。
甚至一时口快,他提出了要去张家村看看现在正在生长的金麦一号和金玉米一号的田地,以便更好地做研究。
……
“小张啊,真是不好意思,袁老一定要来那里看看情况,我只好带着老人家过来了,不知道你那里方便吗?”
刘伟刚有些不好意思,给张寒芸打过来电话说明一下情况。
免得一大群人突然到张家村,让张寒芸连个准备都没有。
张寒芸翻了个白眼,他能说你带着老人家回去吧!
她可不敢。
再说了,她也对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科学家有着莫名的崇拜,既然可以见到本人,那她还是很期待的。
“来是没问题,不过现在只能暂时住在镇上宾馆里,村里和农场都不太方便,条件不算太好。”
“没关系,他们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