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宅院是陇家镇排得上号的大宅院之一,分为外院和内院,因背后的山体影响,故外院较大,内院较小。
外院门上写着几个功力深厚的柳体大字:冯氏私塾。
冯氏私塾就设在宽大的外院,教书先生只有四位,第一位是冯文轩,人称“冯老夫子”,时年65岁。冯文轩思想比较开明,曾经在昭通学堂担任过多年的校长,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是享誉滇东北一带的教育界名人。院门上的几个大字正是他自己所题。
五年前冯老夫子因病辞去昭通学堂校长职务,身体康复后选择回到家乡陇家镇养老。他当年就因陇家镇学堂的缺失,连大儿子冯少聪的大女儿冯晓君都找不到学堂读书,于是就在自家宅院内办起了私塾,仅招收一个高小班和一个初小班,每个班限制在30人以内,绝不多收。
老人的长子冯少聪是清政府公派留学法国的留洋生,回国后就被云南省知府聘请为省府高参,深得知府大人的信任。因公务繁忙,冯少聪和妻子带着尚在哺乳期的小儿子住在昆明,8岁的大女儿冯晓君交给父母带回陇家镇抚养。
冯文轩的小儿子冯少明正好刚从省府学堂毕业,一时也未找到合适的差事,于是就招来了他的两位省府学堂毕业的同学一起,帮着回乡的父亲开办私塾,当起了两个班学生的老师。
因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清政府宣布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此后中国逐渐推广西学,冯少明在省府学堂的学习中,接触到了许多西方先进的学说,思想比较激进,所以他在私塾的教学中特别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得到了老父亲的支持。
今早8点高小班的第一节课正好是冯少明的思想品德课,他关上院门后就进入了左边厢房改建成的教室。此时右边厢房里的初小班已经传来整齐的朗朗读书声。冯少明走上高小班的讲台,高声喝道:“上课!”
高小班的30个学生马上齐刷刷地站起来,高声喊道:“老师好!”
冯少明给这些少年上课已有四年多时间,他讲课语言生动形象、方法灵活,课后要求严格,在学生中早就建立了很高的威望。此时,他看着教室里站得整整齐齐的30个少年和那一双双热切的眼睛,心情也激动起来。
他大声回答道:“同学们好,请坐下!”
学生们唰的坐下,然后纷纷摆开本子,拿起毛笔,准备记笔记。这是他们已经养成的习惯动作。
冯少明扫视了学生一圈,刚要开口讲课,却突然发现有一个胖胖的少年举着右手,像是要求发言。
冯少明略微一怔,举手要求发言的是土司陇成海的小儿子陇如豹,今年14岁,既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是最捣蛋最难管教的学生。
冯少明眉头微皱,他尽量平静地问道:“陇如豹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
陇如豹站起身就质问道:“冯老师,我就想请问你,我们迟到了都被你严厉处罚,刚刚李向东和李向北两人明明迟到了,你为什么不处罚他们?”
教室里顿时变得异常安静,落针可闻。
坐在最后一排的李向东端坐着,他仿佛没有听见陇如豹的话。
坐在前面第一排的李向北抹去头上的汗珠,牙关一咬,就要站起来反驳,却听见冯老师平静的声音响起:“他们是在八点正前进入教室的,所以不能算迟到。”
陇如豹的脸涨得通红,他抬起左手,亮出手腕上的一块金表:“我戴着手表的,他们走进教室时已经是八点过一分了!”
冯少明眼睛直视着陇如豹,声音仍然很平静:“陇如豹,这只能说明你手表的时间不够准确,再说,带手表的不一定只有你一人,上课期间肯定是要以老师的手表时间为准!请你马上坐下,注意认真听课!”
陇如豹气愤地坐下来,脸涨得更是通红。他突然抓起笔盒砸在地上,哇哇大哭着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