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他们一行五人从四川成都坐上火车向新疆库尔勒出发。经过三天四夜,中间在陕西省的宝鸡市火车站转车后继续向库尔勒出发。转车时间半天,他与同行们一起去车站的小店吃了一碗酸面,记住了宝鸡的味道。
走出库尔勒火车站,想象中的浮世繁华并没有出现,就是一片荒凉。比起成都火车站的繁华还差远了。那时的库尔勒火车站离市区还有二十公里路程,车站旁边没有什么房屋,一座孤零零的小站屹立在风沙里。一行人坐上公交车去往市里,沿途看见的全是黄沙。偶有一排白杨,都在遥远的地平线外。一直到了市里,才看见街道旁边有了一排排的梨树。当时不知道是香梨树,后来才知道满城满街两旁栽种的都是香梨树。那时的库尔勒香梨在全国还不知名,库尔勒市也是一个小城,南方的人们大多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座城市。库尔勒香梨在新疆本地区却已经比较有名气的了,已经与吐鲁番的葡萄齐名。
到了城里,再换乘火三轮去住宿地,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全是黄沙路,天色也已经暗下来。当时有风,挺大的。三轮车迎着风艰难的前行,好几次感觉都会被吹翻过去,满嘴满眼都是沙粒。后来在这里久了,知道经常下午都有五六级大风,吹的黄沙满天。终于到了地方,在一幢小洋房的后面的一排泥坯房,有六七间吧。房子旁边有一口很大很深的井,一个滚筒卧在井沿上,用手转动,就把底下绳子挂着的水桶绞了上来,水还挺清亮的。各个房间都挺干燥,没有我们老家的房屋潮湿。在水井里绞上水来,大家洗漱了,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几天后开始去工地。
那时的新疆刚刚与前苏联共和国一些国家达成开发性贸易往来,城市和港口建设如火如荼。库尔勒市地处新疆的南疆,是新疆的第二大城市,也刚刚开始开发,百废待兴,繁忙而凌乱。在工地上干了一段时间后,在工友的怂恿下,我们三四人又一起去了煤矿。新疆的煤矿不同于西南山区,煤层都挺厚,煤洞高度大多都是一米六七高度,人在里面行走都很轻松,个别低矮的地方大不了弯弯腰就过去了,绝没有需要爬行的巷道。
在煤矿干了一个多月,时间来到八月末九月初。又听说摘棉花比较挣钱,我们一行三人又去了大农场摘棉花。在那里认识了七八个四川老乡,有男有女。一起摘棉花的一个多月,时间已是十月中旬了。每天早上起来,去到水渠边上,看见一层薄薄的冰层漂浮在水面上,突然发现,库尔勒要开始入冬了。农户们都在加紧的收摘棉花和翻耕土地,要在冬天完全来临土地上冻前把麦种播种下去,不然明年就没有小麦的收获了。
望着一望无垠的偶有挂着白色棉球的干枯棉花地和翻耕出来的新土壤,我才知道自己也该回去了。
这半年多来,我去了建筑工地,去了煤矿,去了大农场。在库尔勒的街边摘香梨,在冰冷的孔雀河里畅游,在漠河感受到了伸手就抓一把的蚊子,也享受到了好客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邀请的免费番茄、西瓜盛宴。我学会了做刀削面和蒸白面馒头,即便我到现在也没有做好一次白面馒头。
11月初的一天,我与两个新结识的采棉机的工友一起返回了四川,到了成都下火车,我们分道扬镳,各回各家。那时我还18岁,只背着几本带去的书本回来,哦,还有一袋香梨。留在新疆库尔勒的是满地的青涩和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