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后面也没用。
果然,收了子弹后有人用刺刀,收了刺刀后有人用石头,……他们只要把右手拇指伸出来,用什么一砸,一剁……,有人用衣服缠住下身,也要当逃兵——
虽然又发生了几起,被长官们一顿痛打后赶出了军营。后面没有了,不是什么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伙食变了,白米干饭虽不管饱,但杂粮佐餐副食可吃饱,一人一片的烧白也上了桌。混吧,先吃几顿饱饭,死了也值,士兵们想法变了,都是肚子饿闹的……
在整军时,独立旅众人虽百般遮掩,可军部已经对独立旅的人员装备了然,刘建藩参谋长提议将独立旅压缩成一个团,军部的人都赞成,还是跟孟青云私交很好的杨汉域向杨森说了好话,杨森也认为孟青云自来到帐下,虽无大的战功,但多次护送自己家人无恙,总归听话,而且编号大一点,也可以唬唬人,暂时保留吧。
吴焜18岁了,仍是小少年未发育的身胚。记得还是在参军之初的那几个月,在新兵营靠抢,在军号训练班,在宝隆洋行和军校,吃了几月的饱饭,体重象狼崽子有食物一样,从五十来斤,飞涨到80斤。朱德代表离开万县,军校解散后,伙食水平直线下降,很少有吃饱饭的时候,体重不增反降到七十多斤。杨森整军,凑成了清一色的“广安帮”“杨家军”,重机枪和炮全集中在两个执法总队后,他干脆宣布,军部不再发饷,只供吃饭,表现好,作战得力的才发赏钱。他手下的“蔑条”谋士们解释,这是一个来自西洋的新举措,叫“以奖代饷”。这一发明,遗祸无穷,后世某些地方对基层必要性的大宗开支,采用“以奖代补”,让正常开支沉淀在基层,任其腐烂,基层财务信用丧失,号召力减弱,管理力下降。
军官们的饷也由各级自筹自支,兵微将失的独立旅那里有钱,即使军部下发一点赏钱,还不够蒙张飞七个姨太太的胭脂费。那就吃饭吧?可经过皮条客和他的继任者,“精心”管理后,独立旅的伙食每况愈下,吴焜感觉自己由于长期吃不饱,胃萎缩了,晚上在床,一口大气吐出,能从肚皮上摸到自己的后脊梁骨,一口气吸进,经过空空的肠胃,可在数分钟内用屁打出来。
杨森的“饥军”思想,在独立旅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吴焜的被褥仍是新兵营那一套,破烂到丝丝缕缕,穿眼透风。这还是好的,有的兵在征战时丢掉被褥后,没有补充,只好找人搭铺,或者寻空填床。冬夜寒冷,受不了。谭智明营长娶了一个妻子,不在军营住,被子也带去了。寒冷时,吴焜时常要小春抱着被子回来住,挤在一起暖和一点。
冬军衣也是当兵头一年发的,补了无数的疤,自己买来针线补的,好在有的是时间。
当独立旅随着第十师,攻击前进,渡过嘉陵江,过了洛碛,来到鱼洞的笔篆山时,再也攻不动了。
停止进攻后,阵线稳定起来,双方进行阵地战,杨森军意在寻机突破敌方阵地,军官们以“攻进繁华的重庆城,任意玩耍”相号召,刘湘守军固守不高的笔篆山防线,已知援军正在赶来,故斗志旺盛,不断向下发动反冲击。
攻不动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第十师和独立旅没机枪、没炮,攻击力弱。杨森把所有的机关枪和炮集中到了他子侄掌控的两个执法总队去了,大战已经进入决战阶段,而这两个杨森的“护身法宝”,还在梁平到垫江县之间行军。
数次战斗后,吴焜被身边战友的死亡,唤醒了抗争的意识,当对方又一次发动反冲锋,枪声又响起在耳畔的时候,吴焜不知不觉进入了战斗状态,暂时忘记了悲惨的过去,也顾不得未知的下一刻——先要活下去!这是徐允士营长的叮嘱。
通过东征、和刘湘与杨森的战争,吴焜混成了战场老油子。
这时,吴老兵身躯微微前倾,伏在土墙缝隙上,掩藏在因年久下垂的灰色帽檐下的,是浓黑的老虎眉,和那一双初成形的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