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大雨绵绵。
阿英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正好郑元出远门回来,阿英把两双柔软的羊毛袜子塞给他,叫他顺便给县太爷老子娘送份寿礼。
郑元这趟镖赚了银子,想给家里添置些东西,阿英叫他别急着买,她画了几张图纸,镇上找几个手艺人照着制作出来。再寻几个手脚利索干活麻利的工人,最好是短工,一日一结,省得惹麻烦。
郑元认真记下阿英的话,问阿英有没有想买的,阿英想了想后说:“买几只羊崽子回来。”
“羊崽子?”郑元有些纳闷:“咱们家养羊了啊。”
“要山羊。”阿英解释:“我们要做羊毛生意,最好是大肆养殖山羊。”
“现在的羊毛不够吗?”郑元犹豫了下,犯难道:“咱们这地儿哪找山羊?”
“没事,先把厂子建立起来。舅舅留意就行,有最好没有就算了。”
阿英反而不担心,毛线以山羊毛为佳,山羊产毛量大,毛线质量颇佳。
要是没有山羊,就用绵羊毛。
现在生意刚做起来,先把市场打开再说。日后需求量大了,他们自己组建商队,从元都故地那边的牧民手里收货还会更便宜,而且未来几年朝廷动荡,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的,囤点钱粮物资心里不慌。
“行,我留意留意。”
郑元骑马出门,一溜烟功夫走远了。
郑元刚走,阿英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起床,悉悉索索穿好鞋敲响阿爷房门,一连好几天小雨,天气冷的厉害,老人家不愿意出门,忙完地里的活就窝在房间里烤火。
阿婆看见阿英进来,伸手摸了个烤地瓜,扒了皮递给她吃。
阿爷靠在躺椅里,闭目养神,柴火噼里啪啦的响,一缕缕青烟顺烟筒飘走。
地瓜焦黑焦黑的,里面是烤得香喷喷的地瓜肉,阿英咬了一口,嘴巴鼓鼓的,像只小松鼠边吃边跟阿爷说话,还没开口,一个竹制烟筒伸过来,敲了敲她的额头。
“吃东西别说话,当心噎着。”阿爷依旧闭目养神的姿态,手里拿捏烟筒,慢慢抽了口水烟,露出惬意的表情。
吃完最后一口地瓜,喝了两口阿婆递过来的水,阿英坐在阿爷和阿婆中间,把事情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说了,连开厂子和叫舅舅送礼的事情也抖得一干二净。
房间里安静了下来。
老摇椅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哐哐”烟筒敲打几下地上的石块,蹦出一点余火星子,火光里阿爷开了口,他年纪大了,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的,但格外沉稳有力:“我知道你是有大本事大能耐的孩子。”
阿英愣了愣。
听见阿爷继续说:“但想要改变村民们的生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阿英笑了起来,眉眼弯弯的模样仿佛在发光:“再不容易我也要去做,我想他们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可以明媒正娶做人家的正头娘子,可以读书识字考科举,可以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阿爷没有说话,沉默了半晌,缓缓起身步履蹒跚走到门口,拿起旁边的蓑衣,外面一道闪电划过,转过身的阿爷眼里闪烁着明亮锐利的光芒。
“阿爷替你走这一趟,阿爷老了,帮不了你太多,日后遇到大风大浪你还需自己扛着。”
“我晓得。”
想要做到这些不容易,但阿爷想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他身披蓑衣走进雨里,脸上带着笑容。
“你阿爷生在这儿长在这儿,以后也埋在这儿。落叶归根故土难离,他也想帮大家伙过上更好的日子。”阿婆扒拉了个烤土豆,一分为二,一半递给阿英,祖孙两分而食之,对视一眼,齐齐笑了起来。
“等你开了那啥老子工厂,阿婆就过去帮忙,你阿爷看门做个门房,我就给大家伙做做饭。”
“才不要呢,阿婆最是聪明了,我要阿婆做织毛线的老师!”
“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