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是明清时期的江南蚕丝名镇。
也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乔美琳外公的老家。
她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散客班,就是想趁着带团的机会,去看一看外公曾经的老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外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在她的印象中那是一个极其慈爱而诙谐的老人。
记得小时候一个端午节,她还在上幼儿园,有次和妈妈一起回苏州老宅。
她随身带了一根粉红色的皱纹纸做的飘带。那是幼儿园活动时扎花朵用剩的。
外公看她拿着那根长长的飘带,在院子里面漫天舞动,开心得像个小孩子。
他跟在自己的屁股后面,转着圈追逐着她的彩色飘带,
对自己说:“小囡囡啊, 飘带好像是奈个小尾巴,小狐狸的尾巴呀。 阿爹逮不着嘛!”
她经常听他对自己说:
“水灵灵的小囡囡啊,什么时候阿爹有劲了,带你回趟阿爹的老家。”
“ 那里有水晶晶个天,水晶晶个地,还有水晶晶的青石板路。”
“ 那里的辑里湖丝可是中国最好的丝。”
“七个铜板挂在上面,那根丝都不会断。可惜阿爹老了走不动了,再也没有机会了。”
后来外公走了,他口中一直念叨着想回去看看的老家,也随着他的离去留在了岁月的记忆里。
尽管他离开家乡无数年了,最后落户在苏州这个地方。
但他生前对家乡的神往,乔美琳依稀还在脑海里回荡。
外公的家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她接下这个散客班的时候,为了沿途的讲解,她还专门查找了关于古镇的好多资料。
她读到了著名作家徐迟,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江南小镇》里,曾经用66个“水晶晶”赞美了他的生身之地湖州南浔。
她也突然重温起了外公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
他的故乡有水晶晶的天,水晶晶的地,水晶晶的石板桥。
水晶晶的朝云与暮雨,水晶晶的灯火和炊烟,
有 “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刘家的银子”。
不论是徐迟老人,还是自己的外公,他们对家乡的感觉居然是一样的,那份珍藏的正是他们对家乡南浔的眷恋和热爱。
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沿着南浔水的灵魂,乔美琳品味着那份水晶晶的陌生。
她率领着她的团队沿着河沿走街串巷,在好几个古建的前面都遇到了同一个团队。
那个带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导游,风雅而幽默。他的解说令乔美琳都神往。
她带着自己的团队跟在他的团队后面,一路听着默默学习着。
直到在古镇的尽头解散了团队。
下午的时间是自由活动,规定三点半在停车场集合。
听到解散的命令,游客们像一阵风一样瞬间便没了影子。
她成了光杆司令。手里举着那柄导游旗,这才想起来,午餐还没有着落。
第一次带团,没有做餐。
司机徐师傅大概率只好跟着自己喝西北风了,她一边想一边往出口走,
全然已经忘记了和曲燕的约定。
在路过景区里的一个茶庄的时候,一个声音一路追着自己喊来:
“美琳姐,美琳姐!” 她回头一看,正是曲燕。
“你跑真够快!我连呼带喊你都听不见啊!不是说好中午一起的吗?你的团没有做餐?”
她问。
“没有,我没问客人。”
“好吧,怪不得徐师傅说你太实诚。来跟我们一起吧。”
她一把拉过了她的手,一路上了茶庄的二楼。
二楼坐满了人,全是团队就餐的游客。热闹非凡。
窗前,有两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