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脾胃不和, 回去喝点山楂水或酸梅汤就可以了,很是不必吃药。”
迎春笑容温和,声音舒缓而沉静, 就像潺潺流泉,让人闻之心清。
探春曾经调侃过, “二姐姐这把嗓子, 可见是天生就要做名医的。”
性子腼腆的迎春只是抿唇一笑, 脸颊霎时便染上一片霞彩。
自小母亲早逝, 父亲忽视, 嫡母蔑视,让迎春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
就算后来父亲开始重视子女了,她早已养成的性子也掰不回来了。
她学不来三妹妹、林妹妹和宝姐姐那样洒脱自强, 也应付不来官场上的尔虞我诈。
所以, 哪怕新朝建立,贾家重新成了勋贵世家,世间对女子不再苛刻,她也有机会做官的时候, 迎春依旧选择了守着这个守了多年的药庐,专为平民百姓看病抓药。
药庐是贾赦和尤氏一起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积德行善, 里面的药材大多很是寻常。
因此,迎春和惜春学习医术时, 治病救人就尽量使用便宜普通的药材。
因她们俩都是姑娘, 一开始又没什么名气, 所以能找到这里来看病的, 都是请不起名医的平头百姓。
这也正合了贾赦和尤氏的意。
两姐妹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 到后来的游刃有余。
新朝建立了,她们也从赤脚大夫进化成了治愈率百分之九十的名医。
至于百分之百的治愈率,就算后世有各种设备也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就更不可能了。
“多谢大贾先生。”一个老妪领着吃撑的孙子千恩万谢而去。
因着两姐妹看诊是免费的,孙子的病不用抓药,家里又省了一笔钱,这老妪心里高兴极了。
迎春笑着送走了这对祖孙之后,扭头看了一眼正一脸虔诚地和一个老太太说些什么的惜春,脸上露出了无奈之色。
虽然两姐妹的医术不相上下,但年轻病人大多喜欢来找迎春,上了年纪的都喜欢去找惜春。
刚才那老太太之所以拉着孙子来了这里,就是因为惜春身边围的老头老太忒多了。
至于原因,就是惜春信佛,并熟谙佛家典故,给人看病的时候,还喜欢顺便普及一下因果报应,导人向善。
因着她读的书多,懂得道理多,对佛教的信仰又虔诚,倒真的感化了不少平日里喜欢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的人,令不少家庭回归和睦。
有一次江停云游历至京城,得知了此事之后,愣了片刻,不由失笑。
惜春当真是和佛有缘,哪怕不出家为尼,也致力于推行佛法。
那时候他已经修成了散仙,在天上的天师府和泰山地府那里都挂了职,也算是逍遥自在。
因着心念一动,他往西方灵山去了一趟,辗转数个到场,才在药师佛那里,查到了惜春的跟脚。
怪不得这姑娘原著里一出场,就说要绞了头发做姑子呢,感情她原本就是药师佛道场里的一株干枝腊梅,天生的与佛有缘。
待这一世历劫归来,若是功德足够,少不得罗汉尊位。
至于迎春,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根基
脚,但这辈子若是功德足够,日后也是受用无穷。
因着已经成仙了,江停云倒是不好和原来的亲戚过多接触,只是暗中看了看,见几家人都生活得挺好,便飘然而去了,没有见任何一个人。
他如今的日常,也就是接到天师府的均旨,就去降妖除魔;接到泰山府的法旨,就去追魂渡鬼。
其余时间就是到处游历,偶尔遇见不平事就给个报应。
这就是做有编制散仙的好处了。
这一日,他来到山东境内,偶遇一少年公子。
那公子倒也没什么出奇,只是灵魂波动似曾相识,倒像是个故人。
江停云本不欲多言,却忽然心血来潮,直觉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