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吃完中午饭, 左邻右舍都陆陆续续前来探望,有的拿两封糕点,有的提十几个鸡蛋, 有的扯三尺红布……林林总总, 不一而足。
乡下人都这样,无论是哪家出远门回来了,或者谁家有人生了大病, 都会自发地提点儿东西探望一番。
重要的不是东西, 而是这份心意。
如果你家里出了事, 却没有一个人肯舍这点东西去探望的, 就说明你们家的人缘已经差到了极致,被整个村子孤立了。
江家一向与人为善, 贾氏又是寡妇带儿, 邻里之间一向对他们家多有帮衬,别人家有事的时候,贾氏也从来没有吝啬过。
再加上江停云考中秀才,这可是大喜事,大家伙都乐意来蹭蹭喜气。
对于这种情况,贾氏早有预料, 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糖果、糕饼、瓜子等零嘴, 和罗氏一起,招呼那些婶子嫂子们。
众人围在一起吃着东西说着话,不知是谁突然提了一句, “说起来,云哥今年也十四了吧?”
一般像这么大的孩子, 一特意提起他们年龄, 即将面临的就只有一件事——说亲。
贾氏倒没想着让儿子考中进士之后, 再到京城找个高门大户之女,但她觉得儿子是个读书人,娶的媳妇儿至少也得和儿子有共同语言。
不然小夫妻两个关上门相顾无言,岂非十分无趣?
如果从他们江家村找,她比较看好邻居家的闺女方桂。
这孩子自小和她哥哥一起读书,不但为人贤惠,而且知书达理。更重要的是,两家是邻居,贾氏是看着方桂长大的,彼此知根知底。
虽然她哥哥从前浪荡了些,但眼睛生了翳疾之后,反而因祸得福,性子沉稳了许多。
贾氏听说,早几个月方栋就让妹妹给他念《光明经》,他听了几次之后便能背诵,自此早晚颂念。
几个月下来,因眼疾而暴躁的性子也变得沉稳了。
贾氏不看重家世,也不介意将来儿子出息了帮衬一下大舅子,反正以方栋如今的性情,将来肯定闯不了大祸。
只是这些都是她的想法,究竟如何,还要看儿子的意思。
如果儿子对方桂没意思,她也不会强求。
因而,听见有人问起儿子的年纪,贾氏便笑道:“哪能呢,过了年才十四,还小呢。”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话都比较含蓄,点到即止照顾彼此颜面。
一听贾氏这样说,大家就知道,人家要么是没有给儿子相看的意思;要么就是心气,高想等再过几年,找个千金小姐。
虽然有些人暗暗撇嘴,不以为然;但也有许多人觉得,贾氏本身就是公府千金,说不定有门路,给儿子也找个勋贵人家的姑娘呢。
等把这些人都送走了,江家人才算是彻底松闲了下来。
这时节收稻子的活虽已接近了尾声,但江家地多,有许多秸秆需要堆砌成跺,江行正还得去看着,以免有人不慎受伤。
虎头从没和江停云分别这么久过,久别重逢,一时不想和哥哥分开,就嚷嚷着今晚要和云哥一起睡。
江行正也没管他,甩手就走了。
罗氏母女帮着柳二家的收拾完了东西,一边用解下的围裙拍打身上的浮尘,一边扬声对贾氏道:“嫂子,我和瑞雪就先回去了啊。”
“等一下。”贾氏提着一篮子东西出来了,里面装的都是今天乡亲们送的鸡蛋和点心,“家里人少,这么多东西一时半会儿也吃不完,放坏了可惜。你快拿些回去,给虎头和瑞雪吃吧。”
罗氏的笑容更灿烂了两分,“那我就不跟嫂子客气了。”
虽然江氏族人众多,但他们两家才是最亲密的,平日里谁家做了好东西,都要打发孩子给对方送一碗过去。
因而,罗氏也不跟她假客气,直接就收下了。
瑞雪乖巧地上前接过了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