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十二月, 京城。
京城已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可万历十年底,京城人潮却十分汹涌——为了明年二月的春闱,各地士子都在此时赶赴京城。
到了这个时候, 各家客店、会馆俱是满员, 白日士子们四处交游, 或是畅谈诗书文章, 或是去灵验的寺庙碰碰运气, 到了晚间,众人则埋首于灯烛, 再三查看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
今科会试主考虽未公布,但士子们都明白, 若无意外, 必然当今内阁次辅、大名鼎鼎的柳三元。
次辅任主考的规矩已沿续了数科,首辅申时行已任过万历八年的会试主考, 这一科无论如何都该轮到柳贺。
许多士子刚至京城不久,才去书肆逛了逛, 就发现印有柳贺文章的书册早已销售一空。
柳贺文章本就在读书人中受欢迎, 平日书肆就极爱售他的文章,到了会试的关键时刻,各家书肆更是将他的文章摆在门脸处——士子们通常不会只买一卷, 买上十卷八卷的也有许多。
“掌柜,你家可有这一年间的《育言报》?”
“原版没有,请人誊抄过的可好?”
那士子爽快地丢下银子:“速速拿来。”
《育言报》一份只售十文, 但外地来的士子未必读过报纸每一期的内容, 他们到京城之后, 往往会想办法买过往期数的《育言报》, 京城各大书肆的掌柜就请人将报上内容誊抄开来——原版印制他们是不敢的,礼部会找上门来要抽成,是谓“版权费”。
但也有胆子大的书商去找礼部谈生意,将一年发行的《育言报》头版文章订成册发售,《育言报》方面应下了,这书商便将搜来的文章,自柳贺与颜钧等人论书院起,自朝野内外议论的开海之效的文章装订,一卷还不够,分了数卷出售。
这样的大部头价格不低,在书肆中一般也不太好卖,可或许今年恰逢会试之年的缘故,来了京城的士子都不差钱,加上京中各府的官员也大多会买上一册,这套《育言论策集》竟卖得极好,初版几日内就卖光,书商急急忙忙去印第二版。
书商发掘了其中的商机,但他们仍不明白此书为何如此畅销——《育言报》系柳贺力推,朝中要事皆书其上,今科又是柳贺任主考,《育言报》文章中安能没有柳贺本人所想?
何况《育言报》头版文章篇篇是精品,纵然和柳贺这次辅无关,仅是读其上的文章,都能令士子们受益无穷。
没有赶上《育言论策集》的书商们见此,便想办法订下了《育言报》中其他版面的文章合集,有涉农事、水利、海外见闻的——后者系开海之后《育言报》辟的新栏,专载福建、浙江二地渔民于海外的见闻。
书商们料想,这几册恐怕不会如《育言论策集》那般受欢迎,但书发售后竟卖得都不错。
可以说,通过《育言报》,大明的读书人及百姓都长了不少见识。
此次许多士子之所以十二月进京,便是因为他们未走内河,走的是海路,冬日里运河结了冰,海路却依旧通畅,有不少士子甚至决定过了年再来京,走运河或许有许多不便,可走海路就不必考虑那么多了。
这也是朝廷开海的一大益处。
“柳三元任今科会试主考,我等若习秦汉文章者,恐怕要改一改行文之风。”
福建会馆中,几位士子相对而坐,几人手中都捧着几篇柳贺的文章。
自柳贺参加应天乡试起,他的每一篇文章都为士子们所熟读,士子们觉得,自柳贺隆庆五年中状元以来,他的文风日益成熟,《祭师文》一篇令他成就一代文宗,之后的《祭张文正公文》更是令人感怀他与前首辅张江陵的师生之情。
“我等再磨练三五十年,不知能否达到柳三元文章皮毛?”
“于文章一途,柳三元并无门户之见。”一位士子忽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