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之士[科举]> 第81章 081 揭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081 揭榜(1 / 3)

第八十一章

张居正面容英俊, 人至中年依旧风采不减,在众官中居于首位的他气势颇为凌厉,眼下各房同考都将考卷摆在桌前, 有荐卷约四百份,同时还有备卷若干, 这些考卷皆由副主考吕调阳审阅过, 又由张居正进行最终的审定。

事实上,仅凭主考二人是无法将数百份考卷审完的,考生是否取中, 关键依然在同考官。

张居正将吏科都给事中韩楫呈上的其中几份考卷丢到一旁,在从各房的备卷中拿出几份补上:“本官已强调过,多者多录, 少者少收, 考卷既有不足, 又何妨强行留中?”

韩楫躬身道:“下官明白。”

虽分配给各房的考卷数量大致相当,但考生的水准有高有劣,会出现一房佳卷多而有才华的士子面临淘汰、一房佳卷少而文章平平之人却位列前二十的情形在, 这里便要求主考有一双慧眼, 能够择出明珠蒙尘的考卷。

张居正一贯精力充足, 看卷的速度更是极快,未花费太久时间, 他便挑出了数份不合适的考卷, 再以备卷填补了进去。

自嘉靖年起,各房荐卷是否固定额数一事便引起过争论, 毕竟配额常常导致各房呈上的考卷高低优劣不同, 但若是不固定额数, 同考们自然尽可能向主考多荐卷, 这样又会影响会试阅卷的完成。

……

张居正最终确定了四百员的录取额数,之后各位考官便按本经及南北中卷对考生进行排名拆卷。

南北榜乃是洪熙阁臣杨士奇对仁宗的提议,杨士奇为南人,他对仁宗道:“长才大器多出于北方,南人有文多浮”,因而定了会试取士“南六北四”之制,宣德以后则定下南、北、中卷制度,南卷百取五十五,北卷百取三十五,中卷则百取十。

明代在科举取士时充分考虑了地域与文化水平的差异,虽然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但相对的公平却是努力达成了。

此时,四百位考生的考号信息在文簿上一一填写完,之后便轮到定五经魁的时候。

若会试主考是李春芳那样的面团性子,他少不得要与副主考、同考官们商量一下五经魁的人选,但张居正本就是性情霸道之人,他不待其余同考多说,便定了各房的经魁卷。

“《春秋》一经,定黄字号房庚午卷。”

王锡爵点头称是。

“《书》经,洪字房……”

张居正将《春秋》、《书》、《易》及《礼记》的经魁都定了,到了《诗》一房时,他也并不犹豫,将五位同考呈上来的首荐卷筛选过后,定下了其中一位为经魁。

会试放榜后,这五人便是前五了。

会试依旧按士子所治本经定名次,到了殿试中则不必有这般顾虑,殿试最终名次由皇帝决定,文章得了皇帝看中最为重要,本经都是其次。

既然定了名次,接下来便要拆卷了。

堂内的知贡举官、监试官、提调官等此刻都同样好奇,这一科又有哪些进士入选,又是何人会成为他们的同僚?

正如后世体制内进了新人,老前辈们总要特别关注一样。

拆卷之后,众考生的姓名、籍贯、三代等均显露出来,因交到同考官们手中批阅的乃是誊抄后的朱卷,此时就需要与考生的墨卷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后,阅卷过程才真正结束。

考官们俱是舒了一口气,拆卷时若是出现意外,引发科场弊案就着实不妙了。

众考官最先看的自然是五经魁的身份。

“《礼记》一经的经魁乃是绍兴府的史钶,一甫兄,这又是你一位老乡。”

翰林院修撰罗万化扶须一笑,罗万化乃是绍兴府会稽县人,史钶乃是绍兴府余姚县人,这两县都是科举强县,出过的进士多如牛毛。

“《书》一房的经魁又是浙江人,这便是浙江乡试解元黄洪宪吧?他于《书》经的研读当真十分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