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最显眼的一行字便是:准噶尔大捷,岳将军凯旋而归、午门献俘!整篇文章没有什么文体和华丽辞藻,通篇都是大白话,将准噶尔叛乱的前因后果大致说了一遍,主要写的还是这场战争对大清的意义和好处,以及能给百姓带来什么好处。文章里对他的夸奖并不多,只有一二行,还在最后,紧接着就是今日献俘仪式的预告,说会在下一期报道献俘的情况。
“岳将军,如何?”弘书看出他已经看完了,笑问,“可有不妥之处?”
岳钟琪捏着报纸的手指有些发白,他脑子里有闪电划过,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改变了,此时却顾不得去想,迟疑地摇摇头:“没有……就是,臣当不得如此夸赞,准噶尔大捷,并不是臣的功劳。这文章只提臣一人,是不是有些…有些不太合适…”
这岳钟琪看来真是被这次曾静的事情吓到了,弘书暗道,如今竟连这种文章都会这般敏感。
心下有些怜惜,安慰道:“岳将军放心,这报纸每期一印出来,我都会放一份在皇阿玛案头,皇阿玛抽空都会看的。”
岳钟琪当即松了一口气,喃喃道:“那便好,那便好。”他又看向弘书,抿了抿唇后郑重拱手道,“多谢六阿哥。”他不是傻子,虽然还不知道报纸在京城有多受欢迎,但就冲六阿哥能让手下在文章里给他说好话这一点,就能看出六阿哥是在帮他。
弘书微微一笑:“岳将军这是做什么,我又没做什么,快请起。接下来,岳将军想去哪里看看?”
岳钟琪迟疑了下,道:“惠民书局?”
弘书哈哈一笑:“岳将军家中应该不缺书吧?还是想着照顾照顾我的生意、帮我去去存货?这倒不必,惠民书局的书还愁不够卖呢,您啊,就别跟小民们抢了。”
岳钟琪苦笑摇头:“臣一届武夫、不通文墨,买书回去也是装装样子,再则六阿哥您是为百姓谋福祉,某怎好意思去和百姓抢夺。些许书于我不过是牛嚼牡丹,于小民却是天大机缘。”
还说自己不通文墨,这机缘一词用的不是挺好,充分地表达了他觉得弘书这书局开不久的意思。
弘书道:“岳将军这话可是自谦,以岳家家风,岂会不通文墨。”说一句就罢,他也不想和岳钟琪在大街上互相吹捧,便道,“既然岳将军想去,那就去看看,正好,我也想请教请教岳将军,听说陕西文风颇盛,私塾、书院遍地开花、蔚然成风,想来该有一些没有传到京城的绝版书,到时候还要托岳将军帮我买一些送回来。”
两人上了马车,略说两句买书之事后,弘书感觉嘴皮子有些干,就请岳钟琪自己看看报纸:“这报纸上,报道的全是京城以及朝廷最近的大事或者新鲜事,岳将军只需看看,就能对京城的变化了解个七七八八了。”
岳钟琪自是无有不从,他也想看看这六阿哥办的邸报到底是什么,以及刚才脑中划过的那道闪电还能不能再次出现。
但很快,他就有些迷茫起来,概是因为,有些文章他看不懂,一些是因为名词不理解,譬如这篇:《富商奉万两白银,雍和宫外跪求再看一次热气球被拒》。
热气球是什么?竟然值万两白银?而且这富商什么来头,竟然敢这么大喇喇地跪在雍和宫外炫富,也不怕皇上给他来个抄家?
有些是因为太过离谱。
瞧瞧这篇,标题:《两家人大打出手,起因竟是为了一块煤球!》,内容主要是讲了一起因为抢夺某条巷子回收煤球权而发生的群体械斗案。
煤球是什么岳钟琪是知道的,不管是年羹尧做川陕总督之时还是后来他接手,都大力推广过蜂窝煤,每年写年终汇报奏折时也会汇报一下本年内蜂窝煤在辖地的销量,顺便提一提百姓因为这事对皇上的感激与歌颂,再夸奖一下六阿哥拍拍皇上会教导皇子的马屁。
但,用过的煤球有什么好回收的?甚至还为此发展到械斗的地步,他不懂,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