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修撰史书(2 / 3)

其他人分完了,委屈你一下,要你自己去抢,抢到的才是你的。

秦襄公最看中的其实是诸侯的名分,这意味着秦人才能有发展的资格。至于地倒是可以先放在一边,只要有人在,就不愁没地占。于是欣然收下了周平王递来的空头支票,选择站队。

在周幽王死去的二十一年后,各路被收买的诸侯纷纷向周平王倒戈,天下的局势也明朗了起来。

周携王所在的莫国发展势力,渐渐威胁到了晋国疆域,晋文侯趁其巡视虢地时,将人杀死,投诚周平王。

三年后,周平王心患虽已除,但和当地百姓的矛盾却是越发尖锐。

当年他和外公合谋,放犬戎入关中,任由犬戎烧杀抢掠,百姓因此对平王恨之入骨。最后人地皆失的周平王无颜留在西周故地,在秦、晋和郑等国的护送下东迁洛邑。3

沈渺阅览后,不由得感叹他真是找到了人。

作为历史叙事载体的史书,著述之人的水平和性格,能极大的影响史书的质量。

而《史记》之所以能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和司马迁本人文学素养和治史观是分不开的。

作为太史公祖先的司马昌,治史也是相当不错,不仅能从上古有限的史料之中,挖掘出有用详实的信息,而且用生动的笔触,把嬴非等秦人的经历写得荡气回肠,讴歌秦人建国的不易和艰难。

沈渺看后,当即派人将秦史的初稿呈给嬴政。

此时的嬴政正在低头批阅奏折,自从纸在秦国上层普及之后,百官上奏也用起了轻薄的纸张,他再也不用翻竹简翻到手臂酸痛,严重时甚至要用布帛吊着胳膊看。

内侍小心翼翼捧着书册,来到殿内,“大王,沈上卿献上新撰修的秦史一册,请大王过目。”

嬴政颔首示意内侍放下,等手里的奏折批阅完毕时,已近黄昏。

抬眼这才发觉案头上还有之前内侍送来的史册,随手翻了起来,这一看,就入了迷。

从这册薄薄的史书中,嬴政仿佛真的见到嬴秦先祖们一路筚路蓝缕,艰难开国,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

心中顿时生起激动与自豪之情,恨不得现在就立即出兵荡平六国,在西垂故地祭祀以告慰先祖。

看完后这册史书后,嬴政抚掌击节,赞口不绝,问道:“这是何人所著?”

旁边的内侍回道:“禀大王,沈上卿将此书交给小人时,说这史书是由史官司马昌所著。”

“召司马昌前来。”

而这边的司马昌结束了一天的御史府的工作,刚回到家中,妻子正在厨房忙碌,父亲抱着孙子司马无泽读诗经,而母亲则在一旁纳鞋,十分温馨的画面。

妻子从厨房里走出来,温柔的说道:“快去洗手晚食马上就好,我做了豆腐,听说这是沈上卿从骊山带回来的新奇食物,街坊邻居吃过的都说味道极好。”

司马昌感叹:“沈上卿真是个奇人,会制纸和印刷术,甚至还会做炮豚和豆腐,奇也!”

司马昌对沈渺十分尊敬,不仅是因为他让自己修编秦史,还因为对方带来了如此多神奇的新东西,特别是纸和印刷。

这时,忽然有人在外敲门,司马昌还以为是张苍,满心欢喜打开门,来人却穿着卫尉的衣服。

那人开口就问:“我乃宫中卫尉,阁下可是御史府外史官司马昌?”

先秦时期史官的职位是按着职能的不同来划分的,而负责修撰史书的司马昌,就属于“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5的外史。

司马昌心里一紧,问道:“下官正是司马昌,不知卫尉前来所为何事?”

“大王要见阁下,请速速登车随我面见大王。”

院子里,司马昌的家人都坐不住了,拉着问他是否犯了什么事。司马昌也是一脸郁色,他哪里知道。

跟着卫尉来到章台宫后,司马昌第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