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攻略进展(2 / 3)

物,始终是过于残酷,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庞大帝国巨轮上的一枚螺丝钉。

而且历史也证明,帝国完成统一之大业后,再实行严苛的法家之术,不利于长久的统治。神像虽能镇压一时,待到归天之日,迎来的会是更为轰轰烈烈的觉醒爆发,而后就是历史的循环反复。

究其根本,法家以及被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都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的手段和工具。

在沈渺看来,儒法的内里都是“吃人”,不同的是前者外面用了一层“礼法忠孝”的糖包裹,看起来光鲜亮丽,闻起来香甜;而法家呢,则是毫不顾忌的演示自己一身的扎人的刺。

儒家妙就妙在,随着时间推移,其外那一点点迷惑性糖壳变得越来越薄。到最后就变成鲁迅先生所言的,翻开历史一看,满本的仁义道德都是“吃人”。2

但他同时也知道,以这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让真正以人为本的平等思想流传开来,压根不现实。

每一块时代的土地上,会长出属于它自己的花朵,不管是罂粟还是玫瑰,抑或是茉莉,都是时代的象征和缩影。

听完张苍所说后,沈渺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入宫觐见嬴政,既是为了帮张苍,也带了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生病的那几天里,他天天躺在床上,无聊时就开始细细思考两次随机气运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试图从中找出规律。

第一次是因为他无意帮助工匠们放假,而后嬴政规定秦国的工坊半个月休息一天,出现了【荒】等级的气运事件。

第二次是因为他的缘故,嬴政下令在全国建石磨,让秦地百姓吃上了面粉,触发了【宇】事件。

然而他弄出纸和印刷术时,却没有触发随机气运事件。

沈渺想到了原因,因为这两样东西并没有普及给百姓,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知识书籍在古代一直都和百姓没有太太的关系。

就算是在民生条件较好的唐宋两朝,读书识字仍然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

从中揣摩出了规律:切实改善百姓生活,就能触发气运事件。

如果他将儒家思想引入秦国,和法家一起并治,相比纯正的法家治理来说,对老百姓来说多少是件好事。

于是沈渺来到章台宫,询问道:“大王,臣能否问您一个问题?”

“讲。”

“大王,是如何看待儒生和孔子的呢?”

嬴政放下手中的书,道:“寡人倒是读过孔丘所著的《春秋》,是个学问渊博的大儒。但克己复礼这四个字,迂腐不堪。如果周礼真如这些儒生所言那般完美,岂会生出几百年的战争动乱。”

嬴政最后给出了评价,“不合时宜的笑话罢了。”

沈渺又问:“大王可听说过荀况荀子。”

“荀况,李廷尉的老师。”提起荀子,嬴政倒是颇为认可,“荀况的学说,寡人觉得有可取之处,与其说他是儒家,是融合法儒两家的大成者,又兼有黄老之学。只可惜当年荀况入秦时,寡人未曾出生,无缘得见。”

“上卿,今日来突然来找寡人,可是为了函谷关的齐儒?”嬴政一语道破他今日来的目的,果真秦国没有任何事情能逃过嬴政的耳目。

沈渺并没有正面回答嬴政的问题,反问道:“不知大王,要怎么处置这些儒生们?”

“这些儒生,一贯诋毁大秦蛮夷不堪教化,结果那些固守周礼的国家,那个打得过寡人的军队。”嬴政对儒生没有好感,一提起来就是满腹的抱怨。

也不怪嬴政对儒生们有诸多意见,多少年来,齐鲁的儒生们对于西陲的秦国,有着一股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各种贬低秦国秦人的事情,乃儒生们做得最多。

况且嬴政读的是商君书,信的是法家,带着天然的排斥。

“若是以前,寡人定会将这些儒生赶出函谷关。”嬴政睨了一眼沈渺,说道:“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