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若宁从一出生开始就没有见过自己的二叔二婶, 简和黎这个名字只存在于简和砚以及乐昌郡主的口述中。
自小,每次也就是过年的时候,祭祖,简和黎这个名字才会被提起, 而在年夜饭的时候, 乐昌郡主也会提到简和黎这个常年在外的二儿子。
而简若宁的二婶徐文珺, 也同样是只听说过名字,但是没有见过真人,简和黎常年在外任职,二婶徐文珺也自然的一直在外头陪着。
简家二房简若宁唯一见到过的就是二叔二婶的大儿子简若晟了, 之前简若晟携妻子来京城考举人来着,考完也没呆多久,就又回去了。
听说二叔简和黎上一任是在北边呆着, 那里的大雪山常年不化,一年之中倒是有五六个月都是冬天。
古代和现代不一样, 在现代,那怕你只是一个二三线的小城市,也会有商超、各种公园、娱乐设施等等,快递可能也就是从两三天变成三四天到。
要干点什么, 也都是可以的, 甚至还有挑选的余地,但是古代不一样, 偏远边陲之地, 那是真的不方便。
就说吃穿住行这四样吧, 若是在大西北, 吃的就只有那几种主食, 喝的水都有一股子味道, 穿的衣服也要从南方运过来,自然也就贵了不少。
住的地方和京城的大宅子自然是比不了的,而最后一样行就更不用说了,这可不是一趟飞机可以从东半球跑到西半球的时候,也不是坐个高铁,一下子就从一个省,跑到了另外一个省的时候。
古代的出行,那是极其不方便的,跨越三个村子,有些人可能就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了。虽然简和黎是官,但是马车在路上走的时候,该颠簸还是会颠簸的。
在北边就更是难受了,流放的犯人都是往边陲之地派,就是因为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子的地方生活条件很差,对犯人来说,是一种折磨。
对此,乐昌郡主自然很心疼的,但是简若宁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简和黎不回来,哪怕是呆在那样一个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不毛之地的地方,都不回来。
甚至还影响了简若晟的学业,简若晟如今都二十七八了,可还是没有一个实在的职位,而是等着之后再考,等中了进士之后朝廷再行分派。
要简若宁说,简若晟的学习进度相对简若泓和简若潇来说如此之慢,和不在京城,教育质量跟不上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虽然简家想着经世致用,觉得子弟还是靠自己拼搏,这样家里的人才不会懈怠,才能长长久久。
但是简家毕竟是开国的勋贵,如果上书,请求皇上给个荫封,其实也不难,甚至因为简家一直都没有上书请求过什么,可能还会变得很简单,说不定起步就是六七品的职位。
这条路可比走科举路,要简单的多,也要容易的多。简若晟已经到了这个年纪,等到他考中,都不一定是什么时候了,大半生都浪费在学习身上,真的划得来吗?
其实简若宁觉得,如果简若泓、简若潇、简若淮这三个哥哥,哪一个考到了三十岁都还没有一个成绩的话,简和砚也是不会再让继续考下去的,而是直接谋一个差,先当着,再慢慢的升上去。
简若宁不明白的还不止这一点,还在于简若晟现在已经是举人了,其实简家已经可以替他谋一个差事,而不是这样等着他高中。
二叔为什么不这样做呢?难道是因为不想用简家的势力?
可是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这古代,一个大家族就是同气连枝的,甚至一个地方的同一个姓氏,那都是一条心的。
张家的儿子欺负了我王家的女儿,全村姓王的都会去讨伐张家的。毕竟如果这个时候不硬气起来的话,就显得王家比张家弱了,以后还会出现更多被欺负的王家女儿。
而有义务的话,自然也会有权利,你爷爷干了好事,你就有机会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