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会有不少商人聚集到京城。”
除了这些原因,对何殊而言,这次还将是一种尝试,若能取得理想中的成果,她打算将这种‘展销会’的模式固定下来。
正宁帝相当熟悉何殊做事喜欢一举多得的风格,只得有些无奈地摇头感叹道。
“皇儿真是连自己的大婚都不放过,朕也不知该说什么了,希望这件事真能如你所愿吧。”
事实也正如何殊所料,看到最新一期邸报上的内容,大安境内各地的商人,都极为关注,开始做上京准备。
哪怕随着大安境内持续修路、疏通河道、建码头,让各地之间的道路运输效率,得到成倍的改善。
但是在这个信息传输不发达的年代,各地域之间的交流,仍旧不是件容易事。
朝廷这次出面,让大安境内的各府县,都将自家最具特色的特产送到京城,统一摆出供百姓品鉴,让无数商人都能从中看到商机。
对他们而言,这将是一次可以从中找到优质货源的大好机会,他们当然不能错过。
左书意满面愁容地看着沈卓,“卓弟,陛下的这道圣谕,方便了地方官员,可是对京中各部衙门而言,可就难了啊,上官派下任务,我是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我们大理寺能拿出什么特产,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女帝公平得很,在邸报上说得很清楚,是不收所有官员的私礼,这么一来,除了名下有产业的户部,与下辖农务司与器作坊的工部外,其它各部都很为难。
沈卓也没想到,他们的大婚,竟然也被对方给趁机利用了一把,不过他除了佩服对方时刻都将发生放在心里的心胸格局,并对此表示理解外,并无任何异议。
“你们大理寺最擅长的是什么?”
左书意迅速回道,“审理涉及文武百官的案件,核查、复审刑狱啊。”
“这不就对了,你们可以将大理寺侦办的一些典型案例,都列出来,编撰成文,倒也不必将具体过程写出来,只要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即可。”
左书意有些迟疑地回道,“那些案例,确实算得上是我们大理寺的特产,可是将它们编撰成文后,当作送给陛下的贺礼,会不会不合适?”
沈卓语气肯定地回道,“陛下素来重视民间教育问题,只要你们在内容的编撰方面多用些心,编写得通俗易懂些,就能起来宣传国法、警示官员与百姓的作用,陛下肯定会很乐意收到这样的贺礼。”
柳平也赶紧问道,“表哥,依你看,我们九门提督府该送什么特产好?”
想到邸报上的内容将会带来的影响,沈卓提醒道。
“京里接下来肯定会聚集许多外地来的人,你们维护好京城内外的治安,确保不会生乱,就是最好的贺礼。”
“表哥,我说的是你与陛下大婚的贺礼,京中聚集外地人的事,我们当然知道,过两个月就是秋闱,那些举子已经在陆续抵京,提督大人已经再三强调,让我们要加强戒备,陛下大婚期间,肯定更不会放松。”
沈卓有些头大的解释道,“不止是将要参加今岁恩科的举子,随着这份邸报传遍大安全境,势必会有许多商人进京,参加各地特产的品鉴会,那些商人的数量,肯定比参加秋闱的举子还要多得多。”
柳平好奇的问道,“为什么?”
因为这才是那位让各地献上自家特产当贺礼的目的,不过这次显然是对方的一个尝试,还不知效果如何,所以沈卓不便解释得太过透彻。
“这是一次可以趁机了解大安境内各地,都有什么特产的大好机会,有些商人肯定想要趁机看看那些特产中,有没有他们需要的产品。”
得了指点的两人回到衙门中后,跟上官说起沈卓的这些建议,都成功引起重视。
对九门提督府而言,他们很快就发现,事情还真像沈卓所预料得那样,除了陆续进京的举子,还有一些商人,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