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或坐或站的挤在这间小屋子里,有人依旧眼神恍惚的跟人确认,半夜里不知道醒来多少次,心里的那种激动无法言喻。
“我看咱们可以去参加试一试,咱们刚来村里没多久不说,这些日子还在教导孩子们,基础知识都记得很牢,比其他村的知青更有优势。”
杨舒见人都到齐了,压抑着内心的喜悦说道。
“趁现在还有时间,过几天我再去城里一趟,买些书回来,你们有什么需要的也可以跟我说。”
其他人都没有异议,跟姜清同屋的女知青扯了扯她的袖子,满是感激道:“谢谢你啊姜清,当初要不是你提议让我们去当老师,我们现在怕是得重头学起了,等考完试我一定请你吃饭!”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回想起了当时的事,都凑过来感谢她,就连那两个原本不太情愿的男知青也不好意思的过来说了声谢谢。
毕竟这可是足够改变他们一生的大事,只要能考上,那就是一辈子的铁饭碗了,是多少好话都求不来的。
在这一点上,他们这批知青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年轻脑子好,也才来几个月,过去十几年里学到的知识仍有大部分储存在脑子里。
对于其他下乡几年,甚至十年的知青而言,这个消息既让他们高兴,又令人绝望,因为他们的斗志早已被长年以来无穷无尽的农活和体力劳动消磨掉了,也让他们的头脑一并变得空空如也。
再想把知识抓起来,简直难如登天。
很快村子里也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慢慢传开后,村里人看知青队的眼神立马就不一样了。
乖乖,那可是未来的大学生啊,国家栋梁!以后是要一飞冲天的!
村民们这样想着,对他们的态度也好了不少,但该干的活还是要干就是了,所以知青们也没因为他们的转变而好过多少。
甚至更累了,晚上不止要交孩子们,还要看复习的资料,天天都是深更半夜才灭灯。
姜清也跟着他们在努力,就算去了季夜那儿也是抱着本书在看,只有累了才会缠着人要抱要亲,然后又跟打了鸡血似的继续看书。
季夜看在眼里,心疼得不行,但他知道这次的高考究竟有多重要,这个大学她必须要上。
姜清还年轻,不能一辈子就困在这个不大的村子里,而是应当出去看看更广阔的天地。
事实上,就算没有这次恢复高考,他也在想办法让姜清继续去读书,只是其中的难度太大,牵扯得也太多,所以他还在踌躇犹豫。
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是更好。
在吃晚饭的时候,姜清想了想,还是开口道:“那、那你呢?”
她之前跟杨舒争执时,信誓旦旦的说过季夜将来会离开这里,她心里也是这么笃定的,但现在她又平白生出了怀疑,万一……万一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呢?人家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里呢?
听到这话,季夜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眼底多了些笑意,仿佛寒冰化成了春水,他伸手摸了摸对面姜清的脸。
“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的。”他软下了语气说道。
你去哪儿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的,会一直陪伴着你。
而且,这村子也没有别的值得他留恋的了。
第二天中午,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杨舒的脸色一直很不好,就连手里的东西也没怎么吃。
姜清疑惑,问了问旁边的知青,那知青咽下嘴里的饭,小心翼翼的左右看了看,见没别的人才说:“杨舒今天上午去了隔壁村一趟,他们那的知青还不知道高考这事……”
“怎么会?”姜清一愣。
但她马上就反应了过来,“那边的人没让消息传进去?”
那个知青没回答,但深沉的表情已经足以表明一切。
杨舒食不知味的吃完了午饭,呆呆的坐在原地,良久,她才长叹了一口气。
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