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韬光养晦(2 / 3)

要几人免礼,见贾赦和南安郡王世子一笔,像是一文弱书生,荣国公早年勃发英姿不在,还有些可惜。

不过也只是一霎的念头,他开口道。“国公走得匆忙,朕甚为心疼,念及他惦念二子学业,特允公府幼子入国子监进学,望你敦促幼弟学业,莫负圣恩。”

就算到了圣上这边,也还是惦记着二房,毕竟圣上知道史家在此吃了大亏。

而后的安排与雍正所料没多少出入,宫中下旨命贾赦辟府而居,着荣国公二子贾政奉养老母。

宫中下旨给大臣分家,可见圣上对世家的忌惮之心,就连荣国府这等看得见头破败人家,也不放过。

贾母领着两个儿子接旨,行至荣禧堂,叫了贾政在跟前不由滴下泪来,对二子贾政道:“你父亲终归念着你,将来入国子监刻苦进学,必有你的出路。”

贾代善给二儿子安排的才是一条好路,荣国府家产多归贾政所用,又能去国子监进学,将来只要贾政能金榜题名,凭着国公府和史、王几家的人脉,贾政今后定能平步青云。

如今贾母对长子袭爵一事,心中少了怨气。贾赦这个不争气的模样,早分出去早好,免得今后做出出糊涂事,牵累二房。

此事雍正也算和贾母想到一处,第二日就叫人开始动工,搬砖砌墙,从荣国府分直直切去三分之一,预备将自己另卖的两排屋子也划进来。

这次必然不会将马房安置在此处,但他出入也要车马,不想同二房搅和一处,就又买了两个小院子,专做此事,从公中支取几回银两,王夫人想到将来老太太的荣禧堂归二房所用,大度一回,并未克扣银两。

过得一个来月,诸事齐备,贾赦开府另装一道大门,可惜有个敕造荣国府匾额在,贾赦又无实权,没得脸面弄一个将军府的匾额,又在孝中,连大红灯笼也挂不得。

贾母冷眼瞧着大房窘迫,心中甚是快意,积压多年的郁气一扫而光,又叫人去看日子,要儿子贾政般进荣禧堂里住。

料理完家事,贾赦就关了门守孝,再不出门寻欢作乐,只在家里读书。

贾母听说大儿子如此行事,更是将先前与贾政偷偷摸摸狎昵的几个丫鬟都打发了,嘱咐王夫人时常劝谏,让贾政好生守孝,莫要传出不好的话来。

一晃三年孝期过去,荣国府在京城之中越发没了姓名,万幸还有一个宁国府在,京中之人提及宁国府,总会想起荣国府,这才不至于让世人将荣国府淡忘。

才出了孝期,雍正爷当即就拿上荐签,又包了银两,往督军衙门去谋事。

贾代善走得早,还未来得及带着长子各处衙门活动,故而督军小吏不认得他,见他拿的银子不少,以为是哪家来谋事的公子哥,很是客气。

“当下天已是渐渐热了,每日都要巡城,不知小爷身子受得住受不住,若是累了使点银子叫人代班就成。”

雍正爷谋的差使,便是督城军队卫,负责巡城治安,他自然不是最底层的火头军,也算带了百十来人的小队。

若是雍正爷去某个贾政当过的员外郎,依着前世劈了几万奏章的经验,必定如鱼得水。可惜雍正爷已经拥有了这份能奈,不必再练。

如今故意往督城军来,目的在于摸清京中守军各方势力,若想改朝换代,手头无军,饶是你批阅百八十万奏章,同样不堪大用。

此处瞧着平平无奇,实乃京中风云之处,圣上不是傻子,不愿一家独大,禁卫军和都城军渊源极深,雍正爷目前不敢露出染指禁卫军的念头,只身来此某差,只愿能找到一条出路。

雍正装出一副没怎么见过世面单纯模样,谢过小吏。“家中给了银子就是要我来做点实差,总得混过几月,介时还望小哥能指条道儿。”

小吏满口答应,又拍马屁道,“大爷做事恭谨,实属难得,一会小的将衣裳送到府上,明日便可来应卯,只愿愿意花钱,也可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