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三年五月十九日,鲁王朱泰堪的哭诉上表被呈递到了朱祁玉的御桉前。 并且这封不是什么密奏,而是走常规上表渠道,经过了通政司、内阁、司礼监等等部门,最后才呈递到景泰帝朱祁玉的面前。 这种方式就意味着上表内容被公之于众,恐怕此时京师的官员们,已经开始议论的沸沸扬扬。 如果鲁王朱泰堪仅仅是弹劾控诉沉忆辰,那景泰帝朱祁玉估计不会太当做一回事,说不定还会生出一股看戏的心态,注视着朝中重臣与诸藩亲王闹翻,双方梁子越结越大最好。 但是朱祁玉心中很清楚,这次三王共同赴京朝觐,最终目标是为了《宗藩条例》跟易储。沉忆辰当年跟鲁王的恩怨仅是引子罢了,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就是皇兄宾天的旧事被重提,导致天下议论纷纷朝野动荡! 司礼监掌印太监兴安,看到皇帝一脸凝重的神情,于是乎低声说道:“万岁爷,襄王的上表该如何批复,另外礼部已经制定好了流程,三王不日就将入京,途中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兴安话的很委婉,原因在于这封上表他看过,里面内容简直能用“字字泣血,句句诛心”来形容。司礼监掌控着批红权力,如果皇帝没有明确表示回复不到位的话,万一襄王朱泰堪赴京搞个什么叩阙鸣冤,亦或者去敲两下登闻鼓,那皇家的脸面就不好看了。 “兴安,那你觉得朕应该如何回复?” “奴婢不敢妄言。” “尽管说就是。” 明朝宦官不得干政这条铁律,到了景泰朝基本上成为了废话,连太监援引大臣入阁的操作都整出来了,议论点政事算个屁。 兴安也就是做做样子,得到皇帝的许诺后,立马就开口回道:“奴婢觉得还是得安抚诸藩,毕竟襄王、鲁王、赵王俱是历代先帝嫡子,放在宗亲里面德高望重。” “如今《宗藩条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除了三王赴京朝觐,大明各州府封地的藩王们,同样上表多达几十封向朝廷抗议。” “要是这么闹下去,恐怕会真出现什么乱子。” 说这话的时候兴安一脸的担忧,毕竟太宗皇帝朱棣一脉,就是靠着建文帝朱允炆一通削藩的瞎操作,才有了荣登大宝之位的机会。 结果出台这么狠的《宗藩条例》,还把太祖皇帝定下的《皇明祖训》给全改了。这样做是减少了宗室俸禄支出,以及提高了国库的税收,但问题要是把藩王给逼反了,那结果就是得不偿失。 面对兴安的劝戒,景泰帝朱祁玉却冷笑一声道:“今日取消《宗藩条例》,明日怕是要推翻易储圣旨,难道朕现在把沉忆辰交出去当个汉之晁错,日后这个皇位就能坐得安安稳稳吗?” 感受到景泰帝朱祁玉话语中的怒火,兴安赶紧躬身致歉道:“奴婢说错话了,还请万岁爷恕罪。” 看着兴安这副谦卑姿态,景泰帝朱祁玉意识到自己情绪有些过激,于是摆了摆手道:“罢了,你也是一番好意,只是把事情想的有些简单了。” “万岁爷教训的是,奴婢见识浅薄。不过话说来天底下凡事得讲一个理字,鲁王无凭无据这般控诉朝廷大员,还隐喻前内官监掌印成公公知情不报,要不干脆命三法司来个会审,查明真相还沉阁老一个清白!” 伴随着兴安这番话说出来,景泰帝朱祁玉脸色瞬间就变了。对于沉忆辰是否做出了诛王之事,其实之前一直处于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状态,朱祁玉从未直言问过成敬,并且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桉。 原因很简单,有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