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你的终极承受能力。
天色越来越黑,点着火把行路很是困难,后面又没有暂停的打算。你若是行军慢了,他们还会绕到你侧面,有时候爬山,有时候埋伏在山坡后,还有时候出现在树林里,总之与你争斗不休。
总的说来,鲜卑兵吃亏的时候多,偶尔也能大获全胜,将这一小股偷袭的队伍全干掉。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一刻也不得放松,只能提醒吊胆的小心提防,然后呲着牙、瞪着眼去还击。
黑夜彻底来了,队伍疲惫的不想赶路,但敌人仍然时不时的惹事,一个时辰后有人出现在他们的侧翼,敲锣打鼓又开始了,扔石头的也有,只是这次没了投石车,他们只是捣乱而已。
段文鸯清楚对方的战术,很容易看破,却苦于没有办法破解。他走在疲惫不堪的队伍里,大家连帐篷都懒得搭,倒在地上大口的喘粗气,外面那么吵,很多人却睡了过去,鼾声清晰可闻。
到了后半夜,又有石头砸过来,看来是对方的投石车运输到位了,这些人不用睡觉休整的吗?他们不怕夜间行军危险吗?段文鸯没时间多想,只能喊醒军卒应对。
有的军卒始终没睡着,有的却睡得很沉。不过,没有人需要段文鸯喊醒,巨大的石头纷纷落下,军营又一次炸了锅,军卒们破口大骂,你们敲锣打鼓就算了,你们时而出现朝军营里射箭也算了,怎么又开始扔石头?打仗有打仗的规矩,大家拉开了架势对着干,哪有这种死缠烂打,夜里也不让人睡觉的?
荆国军告诉他们,战争只为了取胜,目标是唯一的追求。而且战略战术本就不一样,你们鲜卑人不就是靠着骑射与奔跑吗?有本事你们也下马,大家列好阵型对着砍?
在这个时代
,单纯从体型而论,晋人并不比草原民族矮小,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如在汉代,军卒是从全国精挑细选而来,而草原民族喜欢全民皆兵,两者拿出来一对一单挑,汉人的军卒优势太大了,以一敌二都问题不大。而草原民众仰仗的是马匹,是他们在马背上娴熟的骑射功夫,是他们据此设计的攻击、撤退、包抄、迂回等各种战术。
这些东西是农耕民族很难掌握的,即便是石凡引以为傲的铁骑营,其实强大的更多是装备,马种是精心养育,代价之高想想都肉疼,如果真在草原上遇到鲜卑人,大家放开了攻防,能否有优势并不好说。
战争,有时候是扬长避短,有时候是找到弱点咬着不放,有时候是持之以恒。比如现在,荆国军从昨天晚上一直贯彻下来的战术,那就是不停的骚扰、打击,力求从意志力上将你彻底打垮。
之所以这样做,在于荆国的军队数量优势明显,所处的地形又不利于鲜卑骑兵发挥,在整体混乱的战局里,荆国咬住了这一支队伍不放,打败你没什么了不起,重要的彻底将你打废,让你不会在休整补充后重新投入战场。
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晚上,段文鸯最恨的是掉入敌人的包围圈,这也许从他与幽州军分开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前往文峰山装模作样时还好,退回的路上已经被人盯住,中间几次误导,最终让他一头钻入陷阱。
不得不承认,这个地方的地形很操蛋,不用和鲜卑人喜欢的大草原比,也不用说宽阔的平原,它差在地势虽然不陡峭险峻,却有着没完没了的沟沟壑壑,好不容易走过一段平地,紧跟着又是山道回旋。
从前,东夷人曾在这片山的东面,从大禹之后频繁的与中原争斗,大禹法定的接班人伯益做过东夷部落的头领,后来抢了夏朝皇位的后羿、寒浞也都是来自东夷。这里人杰
地灵,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也因为地势而自成一派,始终与所谓的中原隔着点什么。
到了汉末,曹操的父亲曾躲避在山东面的琅琊,正是因为此处在中原混乱时相对平静。段文鸯不知道此处的厉害,这个后世被称为“沂蒙山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