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部鲜卑尽是骑兵,而且通常一人配置三到四匹马,他们的行军速度是极快的,在荆国军队到来两个时辰前便已退走。
听了斥候的描述,段文鸯直想笑,他们还推着车子,不怕行军打仗累赘吗?哪里像我们草原的雄鹰,来去如风进退自如,这荆国的石浩然也不过如此,不但中了王彭祖的诡计,而且最后连我们的毛都没碰到。
段末波比他谨慎,提醒道:“兄长,莫要轻敌啊!那车子我听说过,据说是特殊材质打造的偏箱车,里面可以有人行走,还能能够向外射箭,我们刀砍不透、火烧不着,像个老虎吃刺猬一样让你无计可施。”
荆国的战法与装备早已为众人所知,不管是什么东西,其实只要在战场上使用一次,便可以传遍天下,至少这些同道中人会仔细研究。包括火药,自从在对付匈奴人时第一次使用,不知有多少人都在觊觎,甚至火药局单单抓刺探的间谍就有好几十,导致石凡后来下了一条旨意,把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且不再对外招工,哪怕现在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段文鸯也听说过偏箱车,但是却不屑的哼了声,打不过我们就跑,偏箱车厉害是厉害,只可惜得让人推着,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对我们而言毫无用处。段末波没有争辩,偏箱车确实有它适用的条件,比如安营扎寨时放在外面充当围墙,两军对垒时顶在最前面能攻能防,但是之于鲜卑骑兵,实在是有些不搭。
前面斥候来报,“将军,不好了,不好了……”
什么不好了?段文鸯责备的眼神看过去,他喜欢有种的军卒,别一点破事就咋咋呼呼。
这名斥候上气不接下气,汇报道:“禀将军,前方是武阳城。”
一座小城而已,周围颇多山地,段文鸯知
道。
斥候接着说道:“武阳城已经被敌军攻占。”
呃?其实算不上攻占,武阳不大,而且战略地位算不上太高,因此无论是王浚还是段文鸯,并没有派人专门守卫。怎么,突然有人占领这座城池?
段文鸯不敢怠慢,命令队伍停止行进,派人再向西打探。时候不长,消息传回来了,确实是被人占领,而且敌军旗帜飘扬,城头守军众多,听附近百姓说,浩浩荡荡进城用了一整天,这应该是一支大军。
一支大军?段文鸯与段末波相对而视,应该是荆国方面的军队。派去查探的人说,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苟”。段末波一个激灵,看来传言不虚,苟晞真的归顺了荆国,有“屠伯”之称的他驻扎在武阳。
段文鸯听了堂弟的介绍,清楚他面对的敌人是成名已久的大人物,“兄长的大军紧随其后,我等用不着怕什么屠伯。”
段末波却道:“他若是守住武阳不出,即便兄长赶来,我们还是没办法。而且,一旦军队停步,南面的彭城会有何动作并未可知,局势并不乐观。”
段文鸯虽然横了点,可也明白战场上的基本道理,野战的队伍除非实力非常强,否则的话总要自我保护。段部的骑兵虽然厉害,可他帐下率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奔跑起来没什么,一旦队伍停滞,容易被人围歼。
可是,北上的道路被切断,若是绕行存在一定风险,我们应该去哪呢?
答案显而易见,若不是强行夺取武阳,那不如向东去琅琊,与幽州刺史王浚汇合。段文鸯听了堂弟的建议,觉得这做法可行,当即下令调转方向,奔琅琊国而去。
……
东海王司马越,带着本来应该称帝的琅琊王司马睿,以及一帮子文臣武将,他们本打算去彭城找石凡。从琅琊城出来
的第一天没事,第二天便麻烦了,幽州铁骑追了上来,咬住尾巴连续啃了几口。当东海王下令回击,这支队伍又跑了,如是者几次,让东海王等人叫苦不迭。
琅琊去彭城的路并不近,要是这样持续下去,东海王这边不死也得脱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