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西晋第一纨绔> 第472章、王浚处心积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2章、王浚处心积虑(2 / 3)

要专门做什么,只需继续保持现状,孟观就只能暗自抓狂,面临着迟早土崩瓦解的结局。这时候,石凡适时的抛出橄榄枝,不提给你什么官位,也不说有什么待遇,只是把他作为兄长一样,做弟弟的打仗差点意思,快来帮我搭把手。

孟观笑了,《襄阳旬报》他也看,别说是和石凡比了,就是人家告诉他怎么做,让自己照着学一遍,孟观仍然是力有不逮。报纸上说的都是皮毛,是最后呈现的结果,至于中间付出什么努力,钱从哪里来,人才哪里找,这都是孟观极难做到的。

说到底,人家才是人中龙凤,自己虽有才能还是略有不足,这次的失利之所以让人心服口服,就在于孟观没打败仗,他输在了对方的总体布局,输在了与荆国的整体差距,这是孟观难以弥补的地方。

自己这边已经鸡飞狗跳,人家荆国纹丝不动,老百姓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那些做生意的什么都没耽误,哪怕战乱时期一样有商船航行在江河,荆国建立的秩序让孟观动容,荆国欣欣向荣的姿态让人着迷,尤其是在百姓心中建立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孟观自认为是给不了的。

孟观的脑海思索良久,司马瞟问:“将军,我们何时动身?”

孟观道:“不急,我们整顿一下,

让将士们睡个好觉,明日出发!”

……

琅琊城外,陶侃的大军已经汇合,偷袭广陵的姚戈仲早就赶到,他们与荀灌娘的军卒合兵一处,两万人驻扎在琅琊城的西侧。

这是石凡在书信中交代的,对琅琊城围而不攻。其实也算不上包围,琅琊城三面环水一面是陆地,他们只是堵住陆路交通的一半,剩下好大的缺口可以自由进出,至于临着沂河与祊河的部分根本不管不顾。

说到底,他们没打算攻陷城池,留在此处只是做做样子,充当石凡与司马睿之间和平的使者。另外一个目的关于王浚,这位幽州刺史勾连鲜卑宇文部、段部,以及乌桓骑兵,城里的司马睿不想给粮食,暂时又不打算翻脸,他急需要找一个借口,那就是被人围城。

奇怪的是,为何王浚迟迟不到?更见不到异族骑兵来犯,这些人哪去了?怎么突然间没了动静?

少年将领氐人姚戈仲回忆,他在攻取广陵后,立足未稳便被幽州军进攻,这支军队的特点是骑兵多,行军速度极快。但是后面的发展很奇怪,除了一开始的两天,此后便再未碰过面。

陶侃点头,这个消息他听说了,城内的王导写信给他,表达了差不多的疑惑。这王浚写信要粮草,而且数量还极为巨大,但只是说了说,大军始终不露面,甚至都没有派人来取,你说奇怪不奇怪?

讨论的时候,荀灌娘判断:“王浚早已不和他们的皇帝一条心,他这是要自立门户。”

自立门户不要紧,陶侃猜测他还有更多的鬼主意,“王俊是谁?太原王家‘博陵公’的继任者,但自幼出身低微,是一个串门去他家的低贱女子所生,从小见多了人情冷暖,被人嘲弄是寻常的事。好不容

易做上高官,却并不得世家大族敬重,被本族的王武子说成了奴才。后来出镇一方,豫州刺史做的好好的,又被东海王司马越给夺走,只好退而求其次去了幽州。正因为他的这番出身及经历,此人性格上阴狠、敏感,为了权力不惜将女儿嫁给鲜卑人,又恰好遇到这样一个机会,他怎能没有大动作?”

这大动作到底是什么呢?荀灌娘猜想:“不管是什么,肯定与琅琊城无关!”

说的对,陶侃认可她的观点,王浚的大本营在幽州,他若是扩充地盘应该就近,比如夺并州、冀州之类,袭击琅琊城除了夺粮草并无其它太多意义,你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陶侃一拍腿,恍然悟道:“灌娘说的对,我们知道王彭祖的性格,也猜测他的想法。如果我是王浚的话,兔子专吃窝边草,我会首先夺了并州与幽州,而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