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军出发了,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对荆州而言,东、北、西三路王爷当中,与蜀地似乎是关系最好的,但恰是他对自己露出了獠牙。
河间王亲自为帅,大将张方为副,谋士毕垣为军师祭酒,十万大军倾巢而出,先锋官李肇统其中两万开道。另有流民二十万随军参与战事,其中李流、李特兄弟率领五万具备战斗能力的军队。
算起来,这是名副其实的大兵压境,仅两个旬日的功夫,兵峰已指江陵,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江陵太守是去年荆州仕考武科榜眼张椒,从镇南将军府调整去江陵时日不多,便赶上一场大战,他一面积极准备城防,一面向襄阳求救。
《襄阳旬报》用三个整版报道江陵战事,头版头条用加黑加粗的标题写着:蜀军来了,荆州大军在哪里?看其内容,主要是关于蜀军的动向、蜀军的构成,以及江陵城防情况。
另外一版,全篇从百姓视角看待这场战事,其中不少是目击江陵现场的人物专访,很多商贾、官员从江陵回来,真切感受到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剩下的一版,主要是荆州各界的呼声,有人建议荆州官府不要坐以待毙,必须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办法,有人旗帜鲜明的要求荆州出兵,为保护荆州倾尽所有。
最逗的是襄阳商会的会长暮丰,他同时是九人元老会其中的一员,竟然在报纸上装模作样的表态,督促镇南将军府保障商贾权益,切实维护荆州的尊严。襄阳城熙熙攘攘的街头上,手持报纸的干宝笑出声来,他是图书馆史上第一任馆长,同时也是荆州的史官。
干宝觉得很幸运,在去年他成功出版志怪小说《搜神记》,虽然效率与石凡、王济、张华等人比差了很
多,但反响非常的好,一时间成为风云人物,让全天下都知道荆州有个干宝。作为图书馆馆长,干宝最初的认识这是个闲职,有助于自己查阅史料,没想到后来的变化让他吃惊,不止是博学苑的学子,以及荆州各界的文人,甚至于来自大晋国各地,乃至于荒蛮之地的人,纷纷赶来图书馆求书,其中有一些穷困潦倒,有一些是亡命之徒,这里面的故事精彩极了。
干宝准备今年只写一本书,内容是关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如何不畏艰险万里求学的。刚刚走在街头,顺手买了张《襄阳旬报》,方才知晓江陵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是史官,有义务记录荆州发生的各种大事件。生活在这个时代,干宝很知足,有时他甚至觉得,做一名史官太轻松了,你看着《襄阳旬报》,荆州有什么大事是它没有提及的,干宝只需要养成每日看报的习惯,归结归纳与提炼,需要他现场核实的少之又少。
迎面走来一人,把低头看报的干宝吓一跳,“杨长史,怎么是你?”
杨奕,字朝夕,出身弘农杨家,镇南将军府长史,在石凡重伤期间主持将军府事务。他手里照旧拿着凤翅镏金镋,对干宝说道:“令升,借一步说话。”
干宝随着杨奕拐弯走了,进入一家水果店的二楼,干宝很奇怪,怎么来这么个地方?杨奕并不解释,将军府的人行事向来诡异,自不是寻常人能猜测到的。
“江陵正在打仗,令升都知道了吧?”
干宝晃了晃手中的报纸,刚刚得知。
杨奕坐下,将凤翅镏金镋放在一边,摸起盘子里时令的水果,示意干宝也吃。
“令升,你怎么看?”
干宝是史官,原因不止是有文化,而且眼光也很独到,说道
:“都是使君的意思吧?”
杨奕佯装不知,“令升什么意思?”
干宝如实答道:“我看襄阳旬报,感觉是在烘托战争氛围,荆州其实应该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盘算好如何占据蜀地,就等着民心可用的时候。”
杨奕看了眼窗外,不得不佩服干宝的见解。他没有参与决策,更不知石凡及荆州大佬们的态度,却能轻易猜测到,这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