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最近几天,各族之间打斗不停,时常产生纠纷。”
其实也不止是各族,同为晋人,也有地方差异。当地人与外人,各族之间,哪怕是当地的不同家族,各种问题不断。石凡却坚定的坚持一个原则,每个聚居点都是混居的,按照人口比例安置,必须有多少晋人、多少氐人、多少匈奴人等等,甚至是晋人内部,那个州的多少都有设定,此举造成大家的分散居住,通常左邻右舍的都不是自己人,因为各自差异时常会有口角产生。
石凡却说:“唯有此,才能快速的让大家尽快变得一样。父亲,我正要和你谈此事,让彪子(许彪)率平西军负责安置工作,度元、柯回、茂搜一同参与,务必妥善安置民众。”
平西军是石凡最精锐的队伍,却用于秩序维持,不显得有点浪费吗?但是在赶跑王澄,并与刘弘签订合约以后,襄阳暂时没有战事,让平西军有事情做也是好的。
石凡还有建议,“父亲,立即动工几项工程,襄阳城向四面修建环绕的卫星城,表面看来是打造规模庞大的城市,把百姓聚居的地方全圈起来。更重要的用意却是消化刚搬迁来的劳动力,让他们有事情可以做,通过劳动换取粮食与钱物。所有工程都是雇佣制,双方是契约关系,可以解雇但不能打骂,保障休息时间,让这些人为了美好生活忙碌起来,便也没空打架斗殴了。”
这是疏导劳力的有效手段,几个人都表示赞同,虽然大家觉得,服徭役还给钱,还不能打不能催,是不是太温和了?石凡早先给大家解释过,襄阳城的世界与以前不同,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大家不一定都理解,但是他的
官最大,说的貌似也在理,于是都依着他。
郝度元这边没问题了,告辞离开。他相信石凡说这只是个过程,期间有困难解决困难,保证不出现大事,便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许彪、杨奕、葛洪纷纷离开,去外面等候,房间里只剩石凡与父亲石崇。
下面,他们要讨论治理襄阳的事情。石凡此前已经向父亲表态,不管朝廷的任命如何,父亲石崇仍是荆州之主,主持管理襄阳各项事务。而石凡领镇南将军的官衔,统帅军队。
至于管理机构的内部调整,石凡提议用新的方法,满足荆州特定的形势。刺史府原有官员不变,重新增加了几个机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设置行政院,刺史府作为州刺史的办事机构,只保留辅助决策职能,以及各类公文发布事宜,将各项政务单独出来归行政院管理统一。行政院暂时没有功能细分,但保留了下一步发展六部制的可能。
第二个举措是分离出治安局与律法院,治安局管匪盗、斗殴以及维持秩序等,律法院管诉讼、审判与牢狱等。以前的衙门是多合一,什么都要管,刺史连同属官什么都做,石凡的用意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此举得到石崇的赞赏。其实石崇早有此想法,儿子的书他每一本都读,虽然平时不言语,但他很为儿子感到骄傲,石凡不拘泥于常规,有很多新鲜的主意要改变世界。石崇只要觉得不是太离谱,一概接受。
对石崇而言,石凡的第三个提议算是意外,荆州的官员任命,以后没准备听洛京那边,流程是行政院提议,经刺史府审核通过,然后发布任免文书。但石凡改了官员选拔这一关,提议设置“襄阳书院”,负责每三年一次的大型考试,通过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为什么不叫国子监,那是为了避免洛京那
边的麻烦,襄阳书院除了组织考试,还负责荆州的教育事业,包括开办学校并监管,书籍及报纸的发布等等。
对于这一条,石崇勉为其难的答应,主要原因是无法说服儿子。要知道,襄阳书院的成立,意味着世家大族当官特权的丢失,以后他们要是想从政,那就只剩两条途径,或者通过考试,或者从军立下军功。鉴于渤海石家在荆州的强势,以及能参加考试的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人,平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