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传承从博物馆开始第五章:这点薄资不要嫌弃
历史研究院的分院位置比较偏僻,车流人流不多,陆言来到院门口的时候是中午,有零星几个人结伴走出来,研究楼的场地显得十分空阔。
来到门卫处,做好来访登记,陆言怀中的长条“管制刀具”被着重检查了一番。
研究院的门卫也是有几分本事和眼力在身上的,看了一眼,惊讶叫了一声:“环首刀呀!”
接着给陆言指了路:“去四楼,古代历史研究办公室的张教授最近在研究这些玩意儿,402就是。”
陆言和门卫道了谢,抱着刀上了四楼。
那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穿着一身白色的研究服,正对着一台显微镜捣鼓着,不知道在忙活什么,神情十分认真专注,陆言走到办公室门口他都没有发觉。
“您好,我叫陆言,昨天填写了一张文物捐赠申请书,今天过来交刀的。”
陆言询问了一声:“请问张教授在吗?门卫跟我说,让我直接到402来。”
年轻人听到声音,终于停止了手中的活计,抬头看了眼陆言,神情有些许意外,只沉着的点点头:“进来吧,我是张教授的助理,他不在,捐赠的事情我来负责。”
陆言的申请书助理看过了,就是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送过来,有些许意外。
不过,助理倒也没对陆言的捐赠物抱太大的期望。
一般来说,历史研究院需要对物研究的时候,合作对象一般都是博物馆,官方内部调用虽然层层申请比较麻烦,但不用花钱,十分实惠。
又或者出于各种目的,想办法和知名收藏家或者商业大鳄合作,这两者一般都能提供价值较高的文物。哪怕他们提供的文物无法出售拥有,但摸过就是赚到。
至于民间捐赠通道,说实话,没太有用。
民间的文物比较杂,其中不乏鱼目混珠的货色,拿着一套炒作出来的概念,就把瓦片当宝,幻想靠这个一夜暴富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拿着假文物、彷品来找研究院,本身就给工作人员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
退一万步讲,哪怕拿来的是真文物,因为一直在民间流传,很难考究来源,文物不成体系,研究的难度相当的大,价值也不高。
可以说,这个捐赠通道一直就是个意思意思的存在,基本都落了灰。之所以没有关闭,主要是起一个鼓励作用罢了。
张教授最近确实在研究古代冷兵器的课题,但环首刀不算什么太稀罕的物件。
此类展品各地博物馆陈列的不少,前些日子教授还申请去外地某个博物馆做研究去了。
所以陆言的这把环首刀对他们办公室来说,有用,但不是必需品。
助理脱下了手套,停止观测显微镜,带着陆言来到了会客室。
被布包裹着的环首刀放在桌子上,助理却不急着掀开,而是先问了几个问题。
“你这把刀是什么来历?”助理不抱希望的问了这么一句。
民间的真文物很多都是来路不可考证,甚至还出现过千古碑文当猪槽这样的事情。
因为文物主人的认知和文化水平不够,导致他们通常无法把文物的历史和背景传承下来,很多传承就这么断了。
如果文物主人能把文物的历史和背景说得一五一十,说明它的传承没有断,那这件文物的价值通常很高。然而这样高价值的文物通常都已经上交国家了……现在还能出现在这里,只能说明,这件文物的价值不高,而且传承已经断了。
助理不期望陆言能答得出来,只不过是例行公事。
“是我太爷爷的遗物。”陆言脸不红心不跳,把一切都归功在他那从未谋面的太爷爷身上,“他是一个收藏家,收藏了很多文物,还开了一家博物馆。这把刀是他不面世的藏品之一,我觉得明珠蒙尘挺可惜的,知道你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