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多。最近又把税赋补上,再无差错。不管朝廷,陛下如何看待大王,下官看来,大王并未错漏。”
“倒是这成都府士绅名下土地何止千万,却不缴纳赋税,应当给他们一个期限,期限之后严惩不贷。”
长长的一番话出口之后,张居正
注意到自己身前的朱承爚脸色一变。
但他没有时间关心这大明藩王的心情也得关心。
“大王放心,若是你真的愿意放弃眼前一切,我可以保举你前往京师,无论是国子监,还是军队,亦或者从商,保准大王前途无量。”
他不得不耐着性子解释,将一条条路摆在蜀王朱承爚脸上。无论是当官还是从军对养尊处优的王爷来说都算不得好去处。
经商倒是选择之外的选择,大明现在没了商籍,但商人仍旧低贱,蜀王会去吗?
这一个念头在脑袋里面闪现之后,张居正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朱承爚姓朱,兴许这蜀王也有什么特殊癖好。
毕竟是老朱家的一份子,有什么特殊的兴许,也是挺合理的。
万一人家就是好这一口,想当商人呢?
“多谢大人,多谢侯爷!”似乎是脑袋不够用,朱承爚半晌才回过神来,脸上少了一分恐惧。
“不用谢我,都是老师一力承担其中干系。下官实话跟你说,此番清查土地并非是冲着你蜀王府而来的,而是冲着我来的。若非我是成都知府,也轮不到蜀王您倒霉。”
张居正苦笑一声,如实解释。
“怀璧其罪,没有大人,也有其他的事情怪罪到我的
头上。”朱承爚笑的比哭还难看:“眼下有大人,有侯爷襄助,如此大恩,小王没齿难忘。”
这并非玩笑,作为大明当下少数的几个清醒人,他在历史上拒绝过嘉靖的封赏,理由是自己够用了。
但更深刻的却是他知道民生疾苦,便在成都府与人为善,并未苛责佃户。
只可惜,他死的早,比嘉靖死的还早,印证了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这样,你收拾一下便准备京师。”
张居正安排,认真道:“未来数年你回不了成都了,干脆现在京师呆一些日子。”
“大人,小王只怕不好去京师。”
“快了。”
张居正没有将书信递给蜀王,而是将其收起来:“现在是责难,日后是奖赏。大王,做好准备吧。”
“什么?”
张居正闻言也不多说,朝廷,不,是严嵩的意思很明显。他希望自己做改革派当中头铁的那个,毫不迟疑的去做事情,让大明打开局面。
宗室要自己下手,士绅也要自己下手。
他要自己做表率。
这是阳谋,自己无法拒绝的阳谋。
倘若能够改革天府之国的土地结构,这片土地的百姓能够长治久安更长时间。
百姓也能从连饭都吃不饱到能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