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含量却飙升,那些以粗暴方式销毁的塑料,不但没有消失,而是以对人类更加危险的方式存在。
接下来便又投入到治理微塑料的行程当中去了,这个时候人类才惊觉,就算将全球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治理微塑料的工作当中去,将大自然中的微塑料降低到对人类无害的程度,至少需要1500年。这个数字让很多人放弃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坚持,他们认为既然还需要1500年的时间,那就将救援计划扩大到1500年,剩下的问题就是寻找方法了。
在“治塑运动”开启的几十年后,一种名为“蜂蛹”的古老技术被人翻出来了,人类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21世纪初的古人也不例外。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人的记忆复刻,用数据的形式保存下来,以期待将来的某一时间能够“苏醒”。
相隔两个世纪,当年的情况已不为人所知,但是这种技术和其技术成果却保留了一部分,其中包括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当时复刻出来的一大批志愿者的数据,这种数据也被称之为“蜂蛹”。在对这项技术研究之后,人们确定了其可行性,于是便计划完善其后半部分——培育“蜂蛹”。
之所以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是因为1500年的时间太长了,人类不确定这段时间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情况,那些机器人会不会挣脱人类为其安装的枷锁,成为一个崭新的物种?那个时候又会不会反过来灭亡人类,或者将人类关进动物园像猴子一样观赏,谁知道呢!不可预测的情况太多了,人类已经坑害过自己一次,不得不谨慎起来。
相对于机器人,人类的天性使人类更愿意相信具有与自己相同情感和思维的同类。那些“蜂蛹”具备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够继承人类现有的科技,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熟知整个计划,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人类的情感,更认同自己是人类,而不是机器人,这将意味着他们愿意承担起延续人类文明的责任。
在这个基础之上,“蜂巢计划”诞生。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庞大计划,由世界联合体成立蜂巢管理局,在全球挑选99个城市组建蜂巢实验室,同步开展“蜂蛹”培育实验。培育出来的“蜂蛹”将被称之为“工蜂”,他们在苏醒之后,会与人类一起工作、生活,直到人类消失,那个时候将由他们全权担负起“蜂巢计划”剩下的部分。整个计划的时间跨度大约是1600年,2200年启动,到3800年止,从时间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70年的准备期,时间段为2200年至2270年。这个阶段,人类计划将“蜂蛹”培育出一个庞大的“工蜂”群体——一群拥有人类人格、情感的生化机器人。
第二阶段预计是1500年守望期,在人类“离开”的这段时间内,“工蜂”们会成为地球的主人,负责保存人类知识,延续人类文明。他们负责运营大量的农业设施、工业设备,维护大量回收微塑料的机器设备,以及其配套的生产工厂、微塑料处理工厂、太阳能发电厂、核电站等等,以保证回收微塑料的工作在此期间不停的运行。
第三阶段预计是30年恢复期,在“净化”完地球上的微塑料之后,“工蜂”们就要开始将人类基因库中保存的大量健康的人类胚胎培育出来,保证他们的存活,照顾他们长大,教他们知识,让人类文明延续下去。
2200年1月1日“蜂巢计划”正式启动,2205年底滨海市蜂巢实验室落成,2225年,6月5日,滨海市蜂巢实验室培育出了第一只“工蜂”——田星。
••••••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田星迷迷糊糊的醒过来的时候,肖慧博士已经离开实验舱了,他知道《蜂巢计划》的资料包应该是已经传输完成了。兰云鹏和林大伟俩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挨坐在田星的床尾争论着什么,田星就是被这股声音吵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