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尊元代陶俑,呈立姿,通高三十六厘米,座高六厘米,座长十三厘米。
长相为大头小耳,左耳后坠双环形发辫,左手上搭布巾,束腰带,两侧垂荷包,上着黑色半袖衫,下着褐色长袍,脚穿长靴,足下有弧门形方座,外施彩绘。
当然,年代久远,彩绘早已七零八落了。
整尊陶俑都破破烂烂,脏兮兮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缺口。
秦霄在楚清漪的帮助下,象征性地摸了几件别的古玩,很快便将矛头直接对准这尊元代陶俑。
就是它,让秦霄产生了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诡异感觉。
正是这种感觉,让秦霄不得不停下来,仔细探究它。
众所周知,草原人只会骑马征战,然而马背上不能治国,所以元代是个短命王朝。这个王朝尚且命短,更遑论这个朝代留下的古玩了。
元代的古玩,只要是真的,都能卖些价钱。
至于元代那些天价瓷器,更不用多提了,名声大得惊人。
这尊陶俑,装扮奇特,很有元代陶俑的特色。
所谓陶俑,即是‘人俑’,是‘活人殉葬’的替代品。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开始烧制陶器的同时,就已经出现用泥捏塑的人体、狗、羊、猪、鸡等各种陶雕艺术品。陶俑在古代陶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奴隶制社会的殷商时期,多数是用活人殉葬。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确立,殉人制度随之衰落,用俑殉葬的习俗开始兴起。
秦汉两朝,‘似是人生’的殉葬陶俑,广泛流行,直至唐宋元。
最有名的人俑,那毋庸置疑,是祖龙秦始皇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出土的七千兵马俑,气势宏伟壮观,令人惊叹叫绝,举世闻名。
陶俑虽不同于佛教石刻造像,却与之异曲同工,并驾齐驱。它虽不同于绘画艺术,却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幅幅美丽画卷。
好的陶俑,价值超凡。
而在元代这个短命王朝的陶俑,让深谙古史的秦霄,想到了一个人。
或者说是一个家族。
汪家。
汪氏家族是元代的‘陇西豪门’,汪世显为金朝与蒙古大将,他在金与西夏、蒙古、南宋征战之际,战功彪炳,一路扩充军力,最后投降蒙古,并随蒙古常年征战。
明代,他的后人投降明朝,整个家族称霸陇西三百七十年,共计十四代。
汪世显家族墓,已经开了。
汪家的墓,是现存发现最集中,且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墓葬,精品无数,为后世的我们研究元代历史人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秦霄曾在网上看过汪家墓葬群出土的陶俑,就是这种风格的,很独特。
很有可能,小贩地摊上这一尊陶俑,是从汪家墓葬群流出来的。
汪家墓葬群是被官方开的,说是保存完整,但可没说百分百完整。
自古以来,倒斗的可比考古的下手快多了。
不过历史总是扑朔迷离,流了一些宝贝后,为什么汪家墓葬群还能大致保存完整,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地质变化,或许是那伙倒斗的死了,都没准。
现在的古玩行,古玩数量犹如天文,绝大多数是假的,而即使剩下那些真品,数量也极度惊人。那么多大宝贝,难道全是各家各户的传家宝?
很显然不是。
事实上,古玩行流传的那么多真品,靠传下来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是从古到今,土夫子们开坟掘墓,‘耕耘’出来的产物。
因此,被官方重点保护汪家墓葬群怎么流出来一尊陶俑,没必要深究。
说不定是官方发现前,已经有土夫子动手了。
确定了这尊元代陶俑大概率是汪家墓葬群流出来的以后,秦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