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高效的学习。
总结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善于发现问题也是总结和思考的前提。
天气晴朗,室内温度18℃。
许是要下雨,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潮湿闷热。
下午没了病人,方浩从自己的工衣柜里取出了自己的笔记本,来到了值班室。
恰好,孙妍也有值班室,研究方浩的那篇论文。
而一旁袁忠那家伙也不知道在电脑上鼓捣啥。
时不时的他还偷偷瞄孙妍一眼。
方浩步入值班室,孙妍他们也发现了方浩的到来。
不过他们都没有说话,三人形成了一丝默契,各忙各的。
找了把椅子坐下来,将电脑放置在办公桌上。
方浩打开了自己了日记本文档。
回想一下早上韩媛治痛经的资历资料。
他总觉得有问题!
为什么那些经手的中医辩证就不准确呢?
中医望闻问切。
是个学中医的人都知道。
那难在哪里?
辩证不准确又是为何呢。
望诊。
望神,望面,望舌。
闻诊。
听声音,嗅气味。
问诊。
问病史,问热寒,问汗,问睡眠,问二便,问出汗,问小儿,问妇女。
切脉。
浮,洪,大,沉,弱,迟,缓,结,数,促,虚,细,代,滑……
望神知病程。
望面知主病。
望舌可辩阴阳实虚寒热里表乃至于瘀血营卫……
因此步入近代,许多中医大拿也提出了“舍症从舌”。和古代中医者出说的“舍症从脉”是差不多的道理。
意思就是说,当医者无法从病人表证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时,当从切脉和舌头入手。
因此看舌和诊脉也成了辩证的金标准。
近代许多中医大拿也都是这么呼吁的。
可惜在临床绝大多数的年轻医生,因为经验不足或者先入为主的原因。
都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望闻问切来。
因此若是寻脉不准,看舌不清就按照病人陈述的病症来治病了。
可病人不是医生,往往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
痛说成麻,麻说成痛,也是十分常见的。
而且有的病人自身的病症都不是很清楚,医生问诊时也带着一丝这就导致从症辩证的误差。
如此用药,自然就不对症了。
而且病人的身体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这也是导致病症不明的主要原因。
比如说乙肝病人。
要知道很多乙肝病人是没有任何症状,如此乙肝病人的辩证还如何进行?
答桉是望舌诊脉入手。
说起望舌,方浩还想起了《辩舌指南》
辩舌指南开篇有言:“窃维四诊以望居其先。望者何?察面色观目神、辨舌苔、验齿垢四者而已。四者之中,尤以辨舌为最要。盖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人之有病与否,但观苔色如何,即可知其大略。较之西医用器探病,尤为确切。”
书中开篇就强调望舌的重要性。
辨舌指南的作者生于近代民国,那时候正是西学冲击中医最为强烈的时候。
所以书中也着重强调了中医望舌辩证比西医用仪器看病更为准确。
方浩看辩证指南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
那时,刚刚入学,第一堂课教授就着重强调了辩舌指南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初看时方浩觉得晦涩难懂,后开细细研读查阅资料和文献译文,才知一二。
后来进入医院临床工作,方浩才知道辩证指南在临床辩证中的有多重要。
若是让方浩从他所阅读过的医书里选一本推荐给临床中医学者的话,他必然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