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了一眼,这本有着提纲挈领意义的《平戎策》,就再也没离开过李沐的手。
“这间屋子里的人,即刻迁往太极宫武德殿,待寿诞庆典结束,各国使团离开后,方可归家。军略和民政混为一谈实为不妥,着国子监、崇文馆调集大才,编纂民政要略。军略以《平戎武略》为基,继续完善。如此旷世奇书就叫《平康大典》吧,朕将发布招贤令,遍邀海内贤明、大儒赴京共襄盛举。《平康大典》的编纂地,就设在兴庆宫吧。即日起,兴庆宫宫禁比照太极宫而定。你们都记住,《平康大典》是明,是大燕文华盛举,用来收取天下读书人的心。《平戎武略》是暗,用来左右大燕国策军略的,是朝廷真正要用的。尔等肩负家国重任,身系江山社稷,行事当小心谨慎,勿骄勿躁。今日尔等的辛苦,将来定有回报。”
“臣等遵旨,谢陛下。”
平康是李沐的年号,每个皇帝登基之后都要更换年号。登基的第一年为元年,然后是二年、三年以此类推。所以用平康这个年号命名一本全书,说明李沐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李沐继续说到:“命寿王李庆为《平康大典》总编纂,总领编纂事宜。国子监、崇文馆两位祭酒为副编纂,协助寿王。有关编纂相关事宜,总编纂和副编纂议定后直接报与朕知,所需费用皆由国库供应。”
“臣立刻拟旨。”首辅刘文静答到。
李沐来到刘浪面前,伸手拍拍刘浪肩膀。
“你为朕分忧,朕也应给你解烦。封耶律崇为荣国公,耶律海兰为宁远公主,命耶律崇为《平康大典》编撰。”
“陛下,这有些不妥吧?”刘文静问。
“没什么不妥的,大燕有这个胸怀,朕有这个胆略和气魄。朕的双眼看的不仅是现在,还有更远的将来。”
“臣遵旨。”刘文静说。
“臣刘浪遵旨,谢恩。”
李沐敲了敲那张黄花梨大案,然后对罗璜说:“这大案朕拿走了,宫里那张给你,去找你母后要。”
一句话说得李荣满脸喜色,说得罗璜俏脸绯红。
“臣女愿将此案献给陛下,宫里那张是皇后心爱之物,臣女不能夺人所爱。”
“你是个好孩子,朕得好好谢谢你父母,他们给朕养了个好儿媳。林吉,速速准备太子大婚的有关事宜。”
礼部尚书林吉问到:“陛下,太子大婚的消息,可否在寿诞庆典上公布?”
“不!朕觉得,今年的寿诞庆典喜庆不多,且隐隐有杀伐之音。太子大婚事关江山社稷,国祚延绵,换个吉祥的日子吧。”
“臣明白了。”
李沐的话让在场的人心中一凛,刘文静以及六部尚书都听出了李沐的弦外之意。李沐来到户部尚书罗襄面前,捶了他一拳之后说:“东宫里乱的跟一锅粥似的。李荣忙,心又软,朕想着早晚也得把东宫交给璜儿,不如就让她先整饬一下。所以,这些日子就让璜儿住进东宫吧,也好跟皇后做个伴。”
“臣遵旨。”
“阿襄,咱俩都成亲家了,你是不是该有点表示啊?”
“沧海阁是璜儿的嫁妆。”
“阿襄,你知道朕要的不是这个。”
“陛下决心已定,臣理当遵从。但恳请陛下在独断之前仔细斟酌,想想黎民百姓,想想江山社稷,想想成败兴衰。若陛下还像从前那样冲动,臣就还是那句话,没钱!”
李沐咂咂嘴没说啥,他来到罗匡面前,伸手摸了摸罗匡的头。
“小匡,你说打还是不打?”
“陛下,小匡觉得有好处就打,没好处就先不打。”
“这话听着耳熟,某个臭小子就经常跟朕要好处,没有好处就不干事,看来你是受了他的蛊惑。好啦,朕也不问了。时候不早,先把这些人和书一起迁到武德殿去。”
“喏。”
从华灯初上一直忙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