昶点头,表示受教。
陈滨又说了一些事项,然后便是表示晚上会给王昶做接风宴,又是让王昶先行歇息,便是告辞了。
接下来的几日,王昶一直在陈滨的帮助下对整个颍川的情况、政局的现状、经济的发展、军事的体系、民计的运作等诸方面进行一个大概性的考察。这些考察都是夹杂在出席各个颍川士族,亦或是名士的宴会当中的,与这些人进行交谈,相互之间探寻着对方的想法。
同时,王昶还得到了荀或的接见。荀或表示曹操不日将到许县,庆典也会如期举行,并且询问王昶有没有什么需求,需不需要额外的什么补助云云。
在经过王昶观察之后,他对于许县,亦或是颍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这些认知王昶在每天的夜间,都会详细的记录下来……
王昶觉得,颍川,或是豫州,甚至可能更宽广的山东之地内,那种大汉初期的雄浑气魄,进取意识已经基本上被消磨殆尽了,基本上所有的山东之人都是表示期待和平,希望大汉纷乱早日平息,但是他们又似乎并没有为了争取这种和平去舍弃一切的勇气。
这样的情形,让王昶觉得山东之人非常的矛盾。
山东之人看起来很骄傲,或许也可以称之为自大,动不动就表示祖辈的荣光,家族的传承,历史的沉淀等等,同时以大汉正统为自居,对于关中还有更为偏远的地区,始终是秉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但是在这种态度背后,又潜藏着一丝恐惧……
很多士族子弟,甚至连带着一些颍川的普通百姓,都认为对于许县的军事行动都是大逆不道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他们这样的想法也是有根源的,不管是袁绍,还是袁术,亦或是斐潜,都没有真正的进攻许县,即便是一度危急,但是最终也是被『击退』了。
这些胜利,他们或是归功于自身,或是觉得是天子的作用,唯独没有觉得是兵卒将士的功劳……
这就很是奇怪了,但是似乎又是在情理之中。
这种心理上面的安全感,自我沉醉的情绪,使得他们对于外界的变化敏感程度削弱了,让他们对于当下局势现状多数满意,并且认为这种对峙会持续,甚至有人觉得将来还会更为有利于山东。
这种心理,或许也是他们不愿意接受曹操,或是说不愿意完全臣服于曹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毕竟他们更为骄傲的是『文功』,而不是他们已经摒弃了的『武略』……
这天,王昶穿了一身的便装,只是带着几名护卫,走出了驿馆,朝着许县城内集市而去。他今天穿着一身普通的葛布衣袍,颜色和身边的护卫穿着几乎类似,也是许县之中寻常人家经常穿的衣袍种类。
一出门,王昶就注意到在驿馆对面墙角之下有两个农夫装束的人,远远地在后面跟着。他知道这两个人是曹氏派来监视自己的,心中也毫不惊讶,面色如常地继续沿着大街缓步而行。
针对于这种外交使节的跟踪和监视,几乎是一种双方心照不宣的行为。
这几天王昶在许县之中赴宴的时候,也经常会感觉到一些目光追随着他,不管他到哪里,跟谁说话。
从驿馆之中出来,往东而行,经过了三个街口,便是到了许县东市。这里是介于许县的富人区和平民区之间的集市,北面是富人区,高官贵人皆是居住在北面的里坊,而在集市的南面则是平民区,一些手工业者和普通民众居住在那边,因此在这个集市上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有昂贵的奢侈品,有精美的器具和价格不菲的吃食等等,另外一方面也有廉价的物品,粗糙且简单的食物。
王昶顺着集市不紧不慢的走着,越是临近集市,往来的行人和商贩也就越多。在身后的跟踪者也是不远不近的跟着,甚至都不怎么掩饰自己的行踪。
在双方都了解彼此存在的前提下,跟踪者的目的不再是秘密追踪目标,而是明确无误地紧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