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这群贪官污吏黑心肠的血液。
“吴王殿下请!”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将朱允熥带到了监斩官的位置上后便站在在了一旁。
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三司的也分别站在两侧。
文武百官按照上朝时的位置站立。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已经占据行刑各地的犯人。
刑场四周还有这赶来观看的百姓,以及刚刚参加完春闱科考还没来得及离开,便被带到此处的一种考生学子。
礼部的两位侍郎以及主考官刘三吾也在此行列。
一开始,他们三人在贡院中接到皇爷旨意的时候还很是疑惑。
他们监考的这几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还不等他们多问,前来宣读旨意的人便催催着他们快点带着考生前往刑场。
路上,刘三吾打听了一番。
得知发生的事情后,刘三吾和两位礼部侍郎张衡、张智两人都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刺杀失败后,太子妃又要下毒暗害皇爷和太子爷。
江夏侯要带着京营的人造反。
所幸两人都没有成功。
这些事情的冲击力度实在是太大。
每一件都足以让他们思考一段时间,结果还同时发生。
“今年才开始,就发生了如此之多的事情。”
刘三吾盯着监斩官位置上的吴王朱允熥。
看着意气风发的朱允熥,刘三吾的心中十分的复杂。
当日的一番辩论后,他是真真切切的被吴王殿下的卓越的学识和远见的目光所折服。
哪怕刘三吾觉得吴王的做法很激进,和大明的国策有些不符。
但,刘三吾得承认,朱允熥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皇位继承人。
历朝历代,都是开国之君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将整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
后面的守成之君则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没本事,不仅失去了先祖锐意进取的志向,有些甚至更是贪图享乐,使得国力江河日下,最后国破家亡。
诚然,刘三吾也明白,这其中那些个贪得无厌的官员和各地的乡绅豪强以及更早年间的世家大族也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可,要是为君者精明,懂得权衡,又何至于使得这些人做大,进而把控朝政,鱼肉百姓,逼得百姓造反?
大明朝也需要朱允熥这样的继承人,有这样的继承人,至少可为大明多延续百年,更可旺三代。
好圣孙,可旺三代!
朱允炆也不是不好,只是性格太软,没什么主见。
他当皇帝只会成为臣子随意摆弄的傀儡,不定准儿要带着大明走向何处。
这也是刘三吾在见到朱允熥展露的锋芒和能力后,慢慢的偏向于朱允熥这边的原因。
礼部的两个侍郎此时也在打量朱允熥。
他们两个平日里和朱允熥接触的不多。
不过,也多少听说过这位吴王殿下的种种能力,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
朱允熥看了看刑场的人,问道:“人可全都来齐?”
“科考的学子们可全都来了?”
刘三吾这时候走出来,说道:“启奏吴王殿下,学子们已经全都到此。”
蒋瓛说道:“还差半个时辰!”
古人砍头都要讲究一个时辰。
一般来说为什么都是秋后问斩,《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也说过,“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
除此之外,秋后问斩还体现出统治者的心思,秋后百姓得以稍事休闲,这个时候,处决犯罪之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