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管外观干啥?这种思维也导致长乐军的武器,在流水线批量制造后,呈现出了傻大粗黑的外观,但绝不影响每一样都是战场利器!
范进命人试射火炮,在两百步外立起了靶子。
操炮的士兵是迪亚哥亲自训练的,只见他拿起一根木尺,上面至上而下的按照一定的距离开了透光的若干小缝。在火炮尾部立起这个木尺后,用眼观察木尺上的缝隙和炮管前面突出部分重合的地方,随即让另一个士兵抬起炮身,他自己调整炮身下面的楔块,通过前后移动楔块,固定炮身的仰角。
由于炮身的中间部分有耳轴结构,耳轴固定在走轮炮架上,这样一抬只承担很少的
力,再用楔块定住位置,拿起木尺继续观瞧,感觉差不多了,点燃火药……
“嗵!……”
一声巨响后,硝烟弥漫,两百步外的直径一丈的靶子纹丝不动,而浑圆的炮弹则飞过靶子的顶部,落入后面的草丛中去。
这一下脱靶,让操炮的士兵面红耳赤,他羞愧难当的冲范进施礼道:“属下无能,还请将军责罚……”
范进对他摆了摆手,这么粗糙的瞄准,能打中那都算是运气了,并没有对那个士兵进行责难。他走近那门长乐**造的第一门炮,亲自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了瞄准。
他发现,这木尺放置的远近、是否竖直,还有木尺的刻度是否精准,缝隙是否一致,炮管后面的楔块是否能定住位置,每次人员挪动炮管,会不会让发射方向发生偏移,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着火炮的射击精度。虽然这种滑膛炮谈不上太高的精度,但范进认为,只有现在做好精益求精的准备,日后长乐军才能研发出更好的火炮。
他仔细的摆弄着火炮的每一处机构,又看了看木尺和炮管光秃秃的炮口,陷入了沉思。
大概过去了一刻钟,他想明白了需要解决射击精度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其一是火炮仰角根本没有精确的参照。利用这个粗糙的木尺还有炮管前面的凸沿,很难让这瞄准操作称为“精确”,而且有经验的炮手和经验不足的新手所创造的战果完全不同。所以必须考虑一种办法,让不同水平的操炮人员都能够发挥出同样的好的水准。这就需要改进瞄准具。
其二就是火炮调整倾角非常费时费力。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如果火炮的发射频率更快,那己方的火力就可以更好的压制敌人,在战场上优势就更大。千万不能小看在操作武器上所节约的每一分钟,那都是士兵们宝贵的生命!
范进想到就立即去做,第一个问题好办,在耳轴上装一根指针,再在炮架的固定端装上角度尺,随着炮管的转动可以看到指针在角度尺上的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火药装填量,不同的炮弹重量,试射出最佳的射程,并加以记录。这样所有水平的炮手在接受基本的培训后,便可高效的操炮了。这样只需要在炮管上加装照门和准星,确定好发射方向,再调整好仰角,第一个问题就算解决。
而第二个问题,需要将后面的楔块进行改良。这种搬起炮管的动作在范进看来是在太业余了,如果用水力车床车出一根丝杆,丝杆后面再安装个手轮,再在楔块里面装入一个丝母。每次需要调整时,士兵转动丝杆,利用螺旋传动带动楔块前进、后退,这样炮管就不用人力参与,调整速度大大加快,射击的方向也就很好的固定了。
他立即画起了草图,命匠作坊的工匠去赶制。
大约两个时辰后,长乐军的佛朗机炮终
于有了瞄准具。这次范进亲自试射,他记录好火药的用量和炮弹的准确重量,装填后瞄好方向,又亲自转动手轮,控制楔块的前后位置,使炮管上的指针不断的变化位置,暂时看好一个角度数值后,反击停止转动手轮,亲自点燃了引信。
“嗵”……
炮弹在两百步外的靶子上方飞过,距离木制的靶子,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