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你猜怎么着?药到病除,那人体内排出了大大小小的一堆蛔虫,胃痛、胃胀的老毛病都消失了,连多年的口疮也给治愈了。”
“他是纺织厂的宣传干事,来复诊的时候,给咱们医馆送了一面锦旗,还到处宣扬我们医馆能药到病除。”
周芷兰接着往下说:“也不知道怎么就凑巧了,纺织厂最近很多人肚腹疼痛,上吐下泻,本来周记者那个采访登上报纸,就很多人拿着报纸找来看诊。”
“这下附近那个纺织厂的人都跟着挤过来,这排队看病的人就多了起来,我刚从京郊药田回来就忙得脚不沾地,还好你跟长卿放假了,能回来帮忙顶一顶。”
有白苏帮着按方子抓药,很快处理完了积压的药单。
然后白苏顾不上吃饭,又去帮着章子墨坐诊,该针灸针灸,该开方子抓药的抓药。
一通忙活下来,等周长卿跟兰花在中医药大学汇合了赶来医馆,有他帮着顶班,总算可以轮流吃一口饭了。
也亏得蒋玉泉从设计院回来给她们一人煮了一碗面,不然医馆这么忙下去,白苏和周芷兰她们连口吃的都混不上。
“芷兰,我看今天来医馆看诊的,大部分是纺织厂的人,一个一个开药子抓药不是事儿。”
周芷兰吃完一碗面条,揉了揉肩膀:“谁说不是呢?要是咱们医馆有药坊那个治拉肚子,上吐下泻的中成药就省事了,不用一个一个给抓药方,子墨兄那儿诊过脉,直接开中成药就行了。”
“我看今天上门来看诊的症状都差不多,那么多人同时肚腹疼痛,我总觉得是那种腹泻的传染病。”
一会儿吃完面,还要替换下章子墨。
他从早上坐诊到现在,还没吃过几口东西。
白苏搁下筷子:“按照现在的政策,咱们只能开这个医馆,还不能大张旗鼓像在和平大队那会儿一样,办药厂做中成药。”
“但是我觉得,按你家老爷子留下的验方,做肚腹疼痛调脾胃的中成药并不难,如果不是大量生产的话,在宅子里腾出一间屋子,就能做中成药了,我们医馆开方子的时候,可以用自己做出来的中成药。”
“在一样病症很多的时候,这样能减少开方子抓药的时间。”
白苏和周长卿回来帮忙,刚帮着章子墨给病人看完诊抓药,她和周芷兰吃饭的时间,外面排队的病人又多了起来。
白苏想到了上次帮着婆婆倪漫珍熬药的事儿,跟周芷兰商量:“医馆这么忙,临时做药丸也来不及了,要不熬药一大锅药,按分量装进干净的瓶子里。”
“我和章子墨诊了是这个肚腹痛拉肚子的毛病,直接开熬好的药,不用一个一个抓药让病人回去熬药,这样既省了咱们医馆的功夫,也能给来看诊的人提供方便。”
听了白苏说的办法,周芷兰觉得可行。
本来纺织厂来看诊的人,都是急症,回去熬药还耽误功夫,一个一个开药方抓药,医馆这边又忙不过来。
等药一熬好,白苏和章子墨看完诊直接拿瓶装药,能省不少功夫,然后病人还能马上服药,一举两得。
周芷兰忙应下:“那我现在就去库房拣药,让兰花和老蒋帮忙熬药。”
以前在和平大队,药坊赶货的时候,蒋玉泉帮着药坊干过活。
怎么熬药,他很在行。
只用周芷兰和白苏,将药材弄好,蒋玉泉就能掌握火候和分量,第一锅药熬得太稠了些,加了水稀释一下分量。
接下来煲第二锅药,他上手快多了,跟兰花二个配合得很好,熬出来的药汁达到了白苏和周芷兰的要求。
因为有白苏和周芷兰盯着,熬出的药严格掌握了火候和分量,瓶装药的效果十分对症。
凡是来承宣馆看诊的,按分量服过医馆煲出来的药汁,肚子痛和呕吐腹泻的毛病很快好转了。
整整一个星期,白苏和周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