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事总喜欢留一个度,在必要时能让我进退自如的空间。把人逼到一个绝境是不明智的,因为无论是什么人,甚至是动物,无论你们的力量相差多少,在他们被逼入绝境的时候,总是要反击的,反正已经都到了那一步,还有什么好顾虑的,不如让你也吃点亏来的痛快。
我的行事方式比较贴近中国的一句古话“先礼后兵”,但是仔细去看那,还有所不同;我懂得“避让锋芒”的道理,所以不到最后的时刻我不愿和别人撕破脸皮,要是大家能和平解决问题的话,就算以后不是朋友,那也不至于多出个对手不是?
说点有趣的事吧,谁见过圣人的后代喝醉了满嘴跑火车的样子那?想想都有趣吧。
事情是这样的,孔沐林和我回到春都的第一年的秋天,中秋节过去后的第一天,我们公司中高层聚会。其实这算是公司的一个传统吧,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而且我也注力于“公司就是家庭”的构建上,中秋节就是一个很好地机会,但是假如是中秋当天把大家聚在一起这对他们是带有强制性的,而且会让他们在公司和家庭之间出现没必要的选择。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不必要,经过一番商榷之后,我们决定吧这个中秋聚会延后一天举行,之后那,也就成了习惯。
聚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顺利,直到酒席的中段都没出现什么问题,大家很开心,玩的很尽兴。因为孔沐林是第一次参加这宴给的聚会吗,所以他表现出一种充满我们北方人豪爽劲的热情。北方人热情,而且在酒桌上很喜欢劝酒,很大意义上北方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真性情。
你在酒桌上不管你酒量大小,只要你敢陪着他们放开了喝,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
我从没同孔沐林说过这个道理,但是看得出来,他是用心了,那天在酒桌上,他和我们一样用的都是大号的酒杯,而且只要有人敬酒,肯定是大半杯就那么喝下去了。
他就坐在我身边,我看的挺揪心的,因为我知道他的酒量,而且那天喝的还是高度数的白酒,实在话,我真怕他喝出什么毛病来,但是很庆幸,也是孔沐林争气,他非但没喝出问题,反而还借着酒劲和我的那些同事朋友打成了一片。
我那天也喝了不少酒,但是一点醉的意思都没有,看着包房里融洽的气氛,在那个瞬间我感到一阵欣慰,我由衷的自豪。
公司,我办起来了
;这么多战友我组织到一起,不当让他们有了更稳定的经济来源,也让他们做成了一件事,更重要的,我让他们的家人,不能说完全不担心了吧,但是至少这样的担心要减少一半。我才三十几岁,我其实已经算是完成了之前的梦想或是目标吧,我有什么不能自豪的?
《论语公冶长》有这样一句: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三思而后行这个成语便是出自这里。这句话的本意是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未必都能做到。但是我怎么样想不到,孔沐林,这个自诩圣人后裔的“小圣人”,别说三思了,就连一思都做不到。也可能是因为他喝了那么多酒的关系吧,但是怎么说那,我想无论他喝了多少酒,如果他真的是从小就接受这种正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或是灌输吧,他那天绝对不会有那样的表现。简直了,他那天的表现说真的,就和一般的那种坏学生喝醉酒的时候一模一样。
说话不经大脑,不管是什么直接脱口而出,喜怒无常的,一会笑的不行,一会又板着脸好想谁欠他几千万似的。他这样的表现本没有什么太大的不适时宜。但是他之后的作为真是有点过了,那简直就是不懂事的小孩的作为!
喝多了的人,尤其是我们这样一群满身江湖气的人,临近午夜时分还霸占着酒店的包房,在里面呜嗷喊叫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