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也存在着好像历史上朝代更替一样的自然规律,比如元杂剧没落了,发展出来了明传奇;雅部衰落了,花部就繁荣了。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就是地方戏中的方言问题。
多数地方戏都适合自己的方言配套的,这很容易使一些观众听不懂唱词,也就不难理解的为什么喜欢的人越来越少。
刘清山就把这些民间的意见反馈,示意跟拍的国视记者把相关内容整理出来。
这种学术性的资料备注,就不是他索要关心的问题了,而且自身的影响力也不够,只能通过国视这样的单位来反馈或是体现出来。
今天的相声并没有采取刘清山之前的建议,由老郭带着其他人演绎另一种版本的扒马褂。
而是他跟张文顺和谦哥分别合作了一出传统段子,前一段是《叫卖图》,后一段是《学小曲》。
不得不说,这两个段子都把老郭穿透力极强的嗓音特点体现了出来,仅就这方面的能力而言,他就远远超过了如今绝大部分的新老相声演员。
他对于传统戏曲和各种传统曲艺演唱形式都很爱好,且自幼就不断学习钻研,今天在台上展示的那些,恐怕只是他掌握的大量此类唱段中的一小部分。
好多人诟病他唱什么都有一股评剧、梆子味儿,你说他跑调吧,可大部分都还在调儿上。
戏曲、曲艺的音乐有一定程式与内在规律,这是决定戏曲、曲艺味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种戏曲、曲艺之所以与另一种有所不同的原因。
不跑调至少意味着他的演唱能够遵循这个基本规律,至于对不对味儿的问题,那就是专业解读的事情了,毕竟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听不出来,而这些人才是影响到曲艺能否复兴的关键性问题。
况且老郭就是在说相声,他的相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面进行再次的创作,也正是有着传统相声来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才是其相声能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这一点任何人不能否认。
而且相声的本身就是要进行表演,并且要把自己融入到每一段相声里面,这才是相声的根本。
他的语言特色里面,以及在平时说话方面,会经常使用的一个点就是自己说话的自相矛盾,造成前后语言的笑点,让观众有种猝不及防的惊喜。
比如他在一场单口相声里面曾经说到过这么一句:今天我给大家说个故事,这个故事距离现在不远,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问问,这个故事在明朝正德年间。
这个时候观众反应过来之后,就必然会心领神会地哈哈大笑。
本来大家以为距离现在不远就是几年之间的事情,可是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又说到这是明朝的事情,前后的落差巨大,让人猝不及防,不过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个经典的段子叫做《我要幸福》,这个段子是个画面感极强的故事,需要相声演员的演技,用自己的演技来把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表现出来。
开头的时候就告诉大家自己是个好人,那么大家在潜意识里面肯定就会觉得好人肯定是做好事的。
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大家发现这个好人一点都不好,还抱着烤红薯的箱子乱跑,这种极致的反差,就是很好的讽刺,让人觉得很是好笑。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很高级的随机应变,老郭能自己给自己埋包袱,也能自己给自己来抖包袱,这就是很高级的表演形式了。
他更突出的长处,就不得不说他那扎实的基本功。
就比如说同样的段子,别人说了但是没有人会觉得好
笑,只要是他说的,就会觉得很好笑。
简简单单的相声,但是能让别人容易发笑,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他做到了。
相声界的多种艺术形式他都会,而且他讲的相声能让人爱听,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这可不是一朝一日就能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