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有动静,指挥使们又商议如何应对。有说先靠上去支援的,也有说等大队消息再动的。互相说服不了,便议定先派人前去探察。若是不须过去也就罢了,去探察的区区几人容易撤回。若后面果真须靠过去,彼时该如何布置就已大致心中有数了。
不多时,几人探察完毕,先后返回,并将大致状况说了一遍。听完之后,几个指挥使皆觉着局面胜负难料,怕是真得靠过去支援。只是谨慎起见,又估摸了一下时辰,决计先等大队那边的消息。小半时辰过后,前往大队营帐的人终于带回消息。一看才知,一大队中另几只小队也一路追击而来,正布置在夹口处,居于三大队防守夹口之一部的身后。此外,还言明两股来敌合流并进,并仍令众人循山迂回侧击。
得令之后,指挥使与指导使们商议如何迂回。沿山阳低处各施手段而进,速度最快,却也最易被来敌察觉,便偷袭不成。于高处则因乱灵流之故,不可动用灵气,而只凭腿脚,速度便太慢,唯恐赶不及时,就取了折中的法子。先翻至山阴面去,于低处施手段速行,并借山遮蔽动静。行至一段,遣人至山顶观察,若见来敌动静,即刻下山通知,众人随即如之前那般翻山攻去。若未见动静或动静离着稍远,就再前行一段,而后翻山攻去。
前行三段之后,众人悄然上山。自山顶朝下望去,大致能看出并排两股来敌,且离着近的那一股要少些。这两股来敌的穿着也稍有不同,离着近的一股该是先前从忘恩溃逃之敌,远的一股则像是浮空山的人。
来敌此时全然只注意夹口方向,当是急于夺回忘恩。所争的两处山头虽离着不近,却能瞧见不小动静,情势必是十分激烈。且细看之下,来敌正缓缓前进,尤以浮空山那股前进更多。几个指挥使一商议,皆觉着三大队那边必然顶得十分辛苦,甚或有崩溃之险。眼下不可再迟疑,须即刻袭击来敌侧方,以泄三大队所承之压。
众人仍旧只凭腿脚潜进,而山下之敌只顾着向前,却并未多加警惕。众人顺利潜进至山腰,见几个探知乱灵流的先后点头示意,几个指挥使便领着小队各自排开,跟着一齐冲下山去。体学弟子散开来并冲在最前,术学跟在身后,器学则拖在最后。戌甲等临时充入小队的几人依旧跑在外侧,预备随时袭扰敌方侧翼。其余几人因互相配合更为熟悉,就布置在正面迎敌。
发觉侧面遭袭,来敌阵势隐隐有些乱起来。虽不久后便有十数记术法打来,却是前后不一,且凌乱得很。敌阵略微后退,便止住不动。跟着,自阵中跳出不少手持兵器者,朝戌甲等对冲过去。这必然是在为身后术、器之敌撑出施展空间。与来敌相比,这几只小队的术、器人手明显不及。若前方未能迅速冲击至敌阵面前,即便仅仅只是相持住,待敌阵中施展出了术、器的手段,那时进难再进,退则更有背身朝敌之险。
见有敌朝自己冲来,戌甲抽出三截长枪,咔嚓两下拼接起来。待敌接近之时,忽地止住步伐,端枪便刺。对面一见长枪,急忙侧过身,往一旁翻身躲闪。跟着,自背后取出一面小盾戴于一臂,另一手仍持尖长兵器。一见小盾,戌甲第二枪不再刺向前胸,而是斜扎向与持兵之手同侧的小腿。不想那小盾竟内藏机关,噌地一下伸出一段锯齿。来敌半屈膝,弯下腰,伸臂以锯齿接枪,并发力下压,卡住枪头。戌甲心知拔枪已晚,索性两手发力,一扎到底,将长枪斜钉在地上。再屈膝发力并松开双手,飞起一脚直踹向小盾。这一脚用上了灵气,对手亦不敢托大,赶紧抽手卸劲,并借着戌甲的力道往后翻滚,拉开二人距离。戌甲跟着又是上前一枪扎去,对手半跪在地,才勉强稳住身形,立马抬盾去挡。只是刚一触及枪头,对手前臂一转,以盾面将枪头朝外格开,双腿下蹬,上身前倾,另一手持兵朝戌甲冲刺过去,盾面亦贴着枪杆朝前滑动,将长枪挤向外侧。戌甲后手回拉,前手前握并手腕一转,